父母要做好引導耍小聰明的孩子

本文已影響1.97W人 

父母要做好引導耍小聰明的孩子,孩子是上天的饋贈,將現在出現的問題解決好,孩子纔有可能發展得更好,教育寶寶需要家長自己先有良好的素養,培養孩子會讓孩子在未來成長得更好。看完父母要做好引導耍小聰明的孩子,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父母要做好引導耍小聰明的孩子
父母要做好引導耍小聰明的孩子1

一、小聰明不是大智慧

知道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爲自己的錯誤開脫,確實是聰明的表現。這樣的孩子往往能在短時間內判斷一件事情的後果,然後做出反常的應對措施,來減少對自己的不利。就像偷偷把自己弄壞的玩具藏起來,把自己不愛吃的東西倒掉,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子能立刻想到的。

但是小孩子的是非善惡觀還沒有形成,做事情也不能把握好程度,他們在耍小聰明的時候,目的就是爲了讓自己避免麻煩,並不會顧忌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如果父母不能及時引導,孩子就會養成錯誤的習慣,長大後很容易在這樣的小聰明上栽跟頭。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都成就不了大智慧,註定碌碌無爲。

二、耍小聰明會危害孩子一生,父母要做好引導

1、不要炫耀

生活中經常能聽到有的媽媽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自己家孩子耍小聰明的行爲:“你們都不知道,今天我家的小鬼、、、、、、”言語和動作間充滿了寵溺和自豪,目的是想要別人知道自己家孩子有多聰明,多機靈。這其實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爲,會助長孩子的不良風氣,讓孩子誤認爲自己的行爲是對的,是優秀的。

2、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

面對孩子的小聰明,媽媽不要嘲諷,挖苦,呵斥,首先要保留孩子的自尊,然後說教纔會變的更加有力。比如孩子偷偷藏起摔壞的玩具,媽媽不要當場揭穿,可以通過暗示的辦法讓孩子自己承認。孩子只要保證自己說實話以後不會受到懲罰,他們其實也不願意撒謊的。

3、讓孩子承擔後果

耍小聰明把玩具弄壞了,就要承擔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玩具的後果;耍小聰明貪吃了甜食,就要承擔幾天不能吃甜食的後果;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下一次再發生類似的事情,他們就會考慮好再做反應。

父母要做好引導耍小聰明的孩子2

◆ 鑽空子型

洋洋主要由媽媽帶着,爸爸工作比較忙。可是最近媽媽要去出差,不得不讓爸爸單獨在家帶洋洋。洋洋很喜歡吃冰激凌,這天洋洋吃完了一個冰激凌,還想吃,就告訴爸爸:“媽媽在家的時候,都讓我吃兩個。”晚上爸爸讓洋洋早點刷牙睡覺,洋洋又有理由了:“媽媽在家的時候,都讓我看完兩集《喜羊羊和灰太狼》再睡覺。”於是,洋洋又喜滋滋地看電視了。9點了,媽媽打電話來問洋洋睡着了嗎?爸爸說洋洋在看電視,媽媽很驚訝,洋洋平時8點就睡覺了。

案例分析: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察言觀色,鑽爸爸或媽媽的“空子”。如果爸爸媽媽不仔細分析,往往會中了孩子的計。案例中,如果洋洋的爸爸能夠堅持自己的立場,讓孩子按時睡覺,孩子就會知道任何理由都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了,也就不會再耍小聰明瞭。由於家長本身對孩子溺愛、嬌慣,對孩子的錯誤包庇、袒護,往往會強化孩子的這種“小聰明”,對這種類型的小聰明,家長需要反思夫妻之間教育態度是否一致,是否對孩子過於溺愛、放縱,從而給孩子可乘之機,讓孩子鑽了空子。

◆逃避懲罰型

爸爸最近給強強買了一個能發聲和發光的玩具飛機,強強很喜歡,恨不得上幼兒園都帶着去,平時家裏來了小朋友都不捨得拿出來讓小夥伴看看。可是,最近兩天,強強有點悶悶不樂,也不拿玩具飛機玩了。媽媽問:“強強你的玩具飛機呢?怎麼不玩了呢?”強強說:“送給鄰居家的`小弟弟了。”過了幾天,媽媽在收拾房間時,在沙發下發現了玩壞的玩具飛機。媽媽很生氣,孩子不但把剛買的玩具飛機弄壞了,而且還撒謊。

案例分析:雖然三四歲的孩子已經懂得了不少道理,但偶爾還會犯錯。孩子因害怕自己的錯誤行爲被成人懲罰往往會耍一下“小聰明”,以此掩飾自己的錯誤行爲並逃避懲罰。面對孩子的這種“小聰明”,大人不必馬上揭穿、急於糾正,而應當鼓勵孩子的正確行爲,如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喜歡誠實的孩子,雖然爸爸媽媽不希望他做錯事,但爸爸媽媽更不希望他撒謊。然後,給孩子承認錯誤的機會:理解孩子犯錯誤的動機,包容孩子的錯誤結果,給予孩子改正的機會,鼓勵孩子主動承認錯誤並改正。

◆偷懶型

媽媽看到明明把玩具撒了一地,讓明明在吃飯之前把玩具收拾好,並告訴明明:“不收拾好玩具,中午就不許吃飯。”過了一會,媽媽看到明明屋子裏很乾淨,散落一地的玩具不見了,書包、衣服都不見了。媽媽走過來偷偷一看,原來明明根本沒收拾,而是把所有的玩具和衣服之類的都塞到櫃子裏了,玩具雜七雜八地堆在櫃子裏。

案例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經常會耍一些這種類型的小聰明,如偷偷少練兩遍琴,故意把字寫的大大的,認爲這樣就可以少寫點,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瞞過父母,獲得一時的輕鬆。當孩子出現這種小聰明時,父母不要給予孩子批評或指責,而是誠懇地告訴孩子這種行爲是不對的,不但不聰明而且會害了自己。父母也可以通過一些故事告訴孩子做人要誠實,要腳踏實地,不能投機取巧,也可以給孩子示範正確的方法(比如怎麼樣收拾等)。總之,父母要堅持自己的立場,這樣孩子就沒有理由推託自己該做的事。

◆滿足需求型

婷婷這幾天總說她在幼兒園裏睡覺是表現最好的,老師每天都誇她。這是怎麼回事?媽媽覺得女兒在幼兒園向來不喜歡睡午覺,最近怎麼一下子變化這麼大呢?這天,媽媽去幼兒園接婷婷回家。老師告訴婷婷的媽媽,說婷婷平時的表現還不錯,就是中午睡覺的時候不好,老是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影響其他小朋友睡覺。

案例分析:有時孩子會把希望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得到的,這是由於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發展尚不完善,因而產生了“幻想型的小聰明”。案例中,婷婷想用“午睡好”來證明自己各個方面都表現得好,說明婷婷很想做一個好孩子,其出發點是正確的。如果家長單純因爲孩子說了謊而責備孩子,會讓孩子誤認爲自己的願望也是錯誤的,從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用善意的方法引導孩子善意的願望,纔能有積極的效果。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