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歌起舞”與孩子的音樂教育

本文已影響2.18W人 

“聞歌起舞”與孩子的音樂教育,孩子的發展問題,是親人們所關心的,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絕不能通過體罰的方式,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是非常關鍵的,爲大家分享“聞歌起舞”與孩子的音樂教育。

“聞歌起舞”與孩子的音樂教育
“聞歌起舞”與孩子的音樂教育1

1、多給寶寶聽音樂

寶寶欣賞音樂時會讓大腦的多個部分運作起來,左右腦的協同發展對寶寶心智的發育有着重要的意義。兒歌就是最好的選擇,它們的節奏簡單明瞭,可以讓寶寶儘快抓住拍子,通過反覆刺激,讓寶寶掌握旋律和音調,強化寶寶的樂感。

2、媽媽給孩子唱歌

媽媽的聲音就像一陣清風吹過,讓寶寶們倍感安心,研究表明孩子對於母親有着特殊的感情,母親的話語相比較其他親人,會更容易讓寶寶們銘記。媽媽爲培養寶寶的樂感,不妨給孩子唱一些通俗易懂,旋律輕快的兒歌。

3、鼓勵孩子“問歌起舞”

寶寶聽到音樂就跳舞,這是一種自信和機智的表現,因爲孩子在跳舞的時候會更加註意節拍的變化,鼓勵孩子跳舞,讓寶寶的小身體動起來,讓音樂浸透寶寶全身每一個細胞,以便能夠更好掌握樂感。

4、多聽自然之音

自然界的聲音是最純粹的天籟旋律,能夠讓寶寶在聆聽的同時感受心靈的充實,大自然的美麗的景觀帶給寶寶是積極的正能量,它所有的豐富而細膩的情感體驗是其他人工電音所遠遠無法比擬的,自然之音還能夠極大豐富寶寶的心靈,事實證明,長期浸潤的音樂氛圍下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氣質不凡,溫文爾雅。

總結:寶寶對於外界的聲音有着着與身俱來的敏感性,父母的聲音,生活中的節奏都在潛移默化着寶寶,使寶寶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節奏感。每個寶寶都會經歷“聞歌起舞”的階段,讓寶寶的小耳朵學會傾聽,學會捕捉周遭的每一個快樂音符。

“聞歌起舞”與孩子的音樂教育2

在幼兒園裏常常碰到這種情況,老師帶着孩子做遊戲、玩玩具,遊戲結束後,老師要求把玩具集中收回,此時孩子們玩得正在興頭上,往往不肯把玩具交回去,這時如果老師或者家長用說教、勸說等方式來達到目的通常不會奏效。

但是如果藉助音樂的手段,卻往往能得到意向不到的效果。當老師發出一個高音時高舉拿着樂器的手,然後再發出一個低音,把樂器投到籃子裏。小孩子看到老師的這些動作就會跟着模仿,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同時也能達到老師的'目的。

其實,像這樣的利用音樂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的方法,非常適合幾個月到三四歲的孩子。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音樂更容易被他們接受。歡快的、節奏強的音樂,他們會自然而然的手舞足蹈,隨着音樂聲發出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發揮律動的特點。而且一些音樂早教課程中,也會將孩子的很多行爲同音樂緊密結合在一起。如,由外研社發行的《布奇樂樂園》,用《洗手歌》告訴孩子們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用《端午節》來培養孩子們熱愛傳統文化的品德等等。

除此之外,音樂還能營造一種情景,非常適合家庭的親子教育。家長陪着孩子一起聽音樂、一起參加音樂遊戲,會幫助孩子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力。如在《布奇音樂屋》中,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開着“小汽車”,通過音樂的高低音,來告訴孩子紅燈停、綠燈行,讓孩子在音樂遊戲中學習、認知世界。

由此可見,音樂早教勢必是重要的,通過音樂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幼兒的聽覺辨別能力和敏感性。但是大部分家長們卻對寶寶該如何進行音樂教育有些不知所措,在這個時候,家長們就要多聽、多學、多看,找些權威的親子教材學習,而不要自作聰明的對寶寶進行音樂技巧灌輸,這樣很容易讓他們對音樂產生牴觸情緒,畢竟寶寶的健康成長,家長的態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