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平仄規則

本文已影響2.11W人 

對聯平仄規則,對聯,又稱春聯,是寫在紙上的對偶語句。對聯是一字一音的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寫對聯是有很多講究的,其中一個就是講究平仄,下面分享對聯平仄規則。

對聯平仄規則1

一、什麼是平仄

現在因爲古聲和新聲都有人用(但不能在同一聯中混用),所以簡單介紹一下:

普通話中,陰平、陽平爲平,上聲、去聲爲仄。(換言之,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

古四聲中,平聲爲平,上、去、入聲爲仄。

二、平仄相諧

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

(1)上下聯平仄相反:

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要注意的是:

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並且上聯爲仄,下聯爲平,即仄起平收;

詞組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一般算兩字爲一組)

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對聯平仄規則

(2)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

當代聯家餘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奏。

三、與律詩的關係(五字、七字常見之故)

對聯和律詩中間的對仗有繼承演進的關係,律詩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即上下聯在二四六位置上必須平仄相對,一三五是放寬的(不是都可以,參照第四條)。

五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對聯平仄規則2

(1) 上聯以仄聲收尾,下聯以平聲收尾。因此貼對聯時一定要將上聯貼在右手邊。

(2) 上下聯平仄相對,且一般情況下都是用律句,三四五六七言都是如此。特殊修辭需要例外。

(3)如上下聯有多個句子,則需要採用曾國藩說的“調馬蹄”手法。所謂調馬蹄,是從駢文學來的技巧,即各句末一字依照“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順序,再長也是如此。

對聯從宋代開始流行,到明清兩代蔚成風氣。是中國古代從帝王將相到販夫走卒、從兒童到文人都喜愛的遊戲。宋代的對聯大多是單句五言、七言,就好像是絕句的一半,其格律也猶如半首絕句。上面的兩個例子都是這種情況,尤其是孟昶的聯,上句“新年納餘慶”還用了特殊句式“平平仄平仄”。

對聯平仄規則 第2張

明代以後對聯越寫越長,到清代更出了無數“天下第一長聯”,互相比賽。從孫髯翁180字的昆明大觀樓長聯開始,到李善濟392字的四川青城山長聯。現在可查到的最高紀錄是清代鍾耘舫的.江津臨江城樓長聯,1612字。

對聯平仄規則3

一,巜馬蹄韻》

對聯的最基本規律,就是“馬蹄韻”。馬蹄韻最基本的規則就是“平平仄仄”兩兩交替。無論是上聯還是下聯,都符合這個規律。符合馬蹄韻規則的格式,稱爲正格。不符合馬蹄韻規則的格式,稱爲變格。馬蹄韻有兩種正格:

第一種正格,上聯平起仄收,下聯恰好相反: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種正格,仄起仄收,下聯恰好相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多分句的對聯,稱爲多句聯。句腳則指多句聯每句最後一個字。其分句的句腳平仄,也要符合馬蹄韻規則。但是,這樣就極大限制了詞彙運用,造成詞語、語境、意境的缺憾。因此,前人在實踐中,也有所變化,並被許多人模仿,形成了新的規則,其中包括被很多人認可的朱氏規則、李氏規則。

二,巜朱氏規則》

朱氏規則,就是後人根據清朝吳恭亨《對聯話》的記載,對其老師朱先敏關於句腳平仄排列的一種總結:上聯除尾字仄聲外,其它字(特別是節奏點上的字)皆平,下聯與之對立。甚至可以在上聯句腳安排爲“九平一仄”。“九”並非實指,而是說上聯可以連續多個句腳爲平聲字,最後一個句腳爲仄聲字。

朱氏規則句腳格式:

平平平平平平仄;

仄仄仄仄仄仄平。

上聯句腳“多平單仄”,下聯平仄與上聯相反。

例如: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上聯句腳:平平平仄

下聯句腳:仄仄仄平

對聯平仄規則 第3張

三,巜李氏規則》

李氏規則,就是對明代文學家李開先關於對聯句腳排列的一種總結。李開先聯集《中麓山人拙聯》中,多句聯句腳較多爲“單平單仄交替”的平仄格式。餘德泉先生將其命名爲“李氏規則”。

李氏規則句腳格式:

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仄平。

上聯句腳“單平單仄”交替,下聯平仄與上聯相反。

例如:

十日雨,五日風,歲乃常熟;

九年耕,三年蓄,民羣姑蘇。

上聯句腳:仄平仄

下聯句腳:平仄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