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歷史故事成語

本文已影響1.02W人 

100個歷史故事成語,成語作爲漢語中最具中國特色的語言瑰寶之一,很多的歷史故事裏面也會出現成語,而成語也在高級階段的學習中,重要性凸顯。以下分享100個歷史故事成語。

100個歷史故事成語1

1、背水一戰(韓信)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

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2、完璧歸趙(藺相如)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

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3、負荊請罪(廉頗)

負:揹着;荊:荊條。

揹着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4、望梅止渴(曹操)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

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5、四面楚歌(項羽)

楚漢交戰時,項羽的軍隊駐紮在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層層包圍起來,夜間聽到漢軍四面都唱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6、破釜沉舟(項羽)

項羽與秦兵打仗,領兵過河後就把鍋打破,把船鑿沉,表示不勝利不生還。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7、臥薪嚐膽(勾踐)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

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8、紙上談兵(趙括)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

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爲現實

9、橫行無忌(郭圯)

橫行:指行動蠻橫;無忌:無所顧忌。

指倚仗暴力,毫無顧忌地幹壞事。

10、三顧茅廬(劉備)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爲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11、東窗事發(秦檜)

傳說宋代秦檜曾與妻子在自己家的東窗下定計殺害了岳飛,後來秦檜得病而死。他妻子請方士做法事,方士看見秦檜在陰間身戴鐵枷受苦。

比喻陰謀已敗露。

12、如魚得水(劉備)

像魚得到水一樣。

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最合適的環境。也比喻有所依靠。

13、退避三舍 (重耳)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爲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

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14、初出茅廬(諸葛亮)

茅廬:草房。

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15、圖窮匕見(荊軻)

圖:地圖;窮:盡;見:現。

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16、草木皆兵(苻堅)

把山上的草木都當成敵兵。

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17、圍魏救趙(孫臏)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18、毛遂自薦(毛遂)

毛遂自我推薦。

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19、一鼓作氣(曹劌)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

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0、千金買骨(郭隗)

用重金去買良馬的骨頭。

比喻求賢若渴。

21、諱疾忌醫(蔡桓公)

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願醫治。

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22、殺妻求將(吳起)

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

比喻爲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23、驚弓之鳥(更羸)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

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24、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春秋時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一次伯牙彈琴時,琴聲時若高山,時若流水,只有鍾子期能領會其中的含意。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25、一字千金(呂不韋)

秦相呂不韋叫門客著《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出佈告,稱有能增減一字的,就賞千金。

稱讚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26、指鹿爲馬(趙高)

指着鹿,說是馬。

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27、焚書坑儒(秦始皇)

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

焚燬典籍,坑殺書生。

28、懸樑刺股(孫敬、蘇秦)

出於兩個典故,東漢孫敬爲刻苦學習,將頭髮懸於房樑之上;戰國蘇秦,爲刻苦學習,用改錐刺傷自己的大腿。

形容刻苦學習。

29、一諾千金(季布)

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

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30、約法三章(劉邦)

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31、南柯一夢(淳于棼)

淳于棼做夢到大槐安國做了南柯郡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來才知道是一場夢。

比喻一場空歡喜。

32、偃旗息鼓(趙雲)

偃:仰臥,引伸爲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

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33、手不釋卷(呂蒙)

釋:放下;卷:指書籍。

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34、養精蓄銳(孫權)

養:保養;精:精神;蓄:積蓄;銳:銳氣。

保養精神,蓄集力量。

35、暗度陳倉(韓信)

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爲通向漢中的交通要道。 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

比喻暗中進行活動。

36、十面埋伏(項羽)

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37、投筆從戎(班超)

從戎:從軍,參軍。

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38、馬革裹屍 (馬援)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

100個歷史故事成語

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39、多多益善(韓信)

益:更加。越多越好。

40、老當益壯(馬援)

當:應該;益:更加;壯:雄壯。

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幹勁更足。

41、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着實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

42、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江東:借指家鄉。

指因自己的失敗而感到羞愧,再也沒臉見家鄉父老。

4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44、煮豆燃萁(曹植)

燃:燒;萁:豆莖。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

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

45、刮目相看(呂蒙)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46、樂不思蜀(劉禪)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

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47、七步成詩(曹植)

稱人才思敏捷。

48、言過其實 (馬謖)

實:實際。

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49、七擒七縱(諸葛亮)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爲敵。

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50、寶刀不老(黃忠)

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並沒減退。

51、才高八斗(曹植)

才:才華。

比喻人極有才華。

52、一揮而就(蘇軾)

揮:揮筆;就: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

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53、封金掛印(關羽)

指不受賞賜,辭去官職。

54、單刀赴會 (關羽)

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

原指蜀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讚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55、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一切都準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刮起來,不能放火。

比喻什麼都已準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56、入木三分(王羲之)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57、聞雞起舞(祖逖)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

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58、東山再起(謝安)

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59、洛陽紙貴(左思)

晉代左思的《三都賦》寫成後,在洛陽許多人競相傳寫,引起紙價上漲。

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60、養虎爲患(項羽)

比喻縱容敵人,留下後患,自己反受其害。

61、狗尾續貂(司馬倫)

續:連接。晉代皇帝的侍從官員用作帽子的裝飾。

指封官太濫。亦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后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

62、畫龍點睛(張僧繇)

原形容南朝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

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63、江郎才盡 (江淹)

江郎:指南朝江淹。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64、精忠報國(岳飛)

爲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65、胸有成竹(文與可)

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裏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後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66、牛角掛書(李密)

比喻讀書勤奮。

67、韋編三絕(孔子)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

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多次。比喻讀書勤奮。

68、囊螢映雪(車胤)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

後形容刻苦攻讀。

69、程門立雪(楊時)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70、鑿壁偷光(匡衡)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

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71、請君入甕(周興、來俊臣)

甕:一種陶製的盛器。

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72、口蜜腹劍(李林甫)

嘴上說的很甜美,心裏卻懷着害人的主意。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73、赴湯蹈火(嵇康)

赴:走往;湯:熱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74、鶴立雞羣(嵇紹)

象鶴站在雞羣中一樣。

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羣人裏顯得很突出。

75、割發代首(曹操)

割掉頭髮代替頭顱。

比喻以身作則,講誠信。

76、坦腹東牀(王羲之)

舊作女婿的美稱。

77、嗟來之食(黔敖)

一個寧可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得有骨氣的窮人。

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7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廣)

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79、草菅人命(賈誼)

草菅:野草。

把人命看作野草。指任意殘害人命。

80、錦囊妙計(諸葛亮)

舊小說裏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裏,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

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

81、不知所云(諸葛亮)

雲:說。不知道說的是些麼。

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82、得隴望蜀(岑彭)

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

比喻貪得無厭。

83、兔死狗烹(勾踐)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84、不學無術(霍光)

學:學問;術:技能。

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85、髀肉復生(劉備)

髀:大腿。因爲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

形容長久過着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爲。

86、後患無窮(劉備)

以後的禍害沒有個完。

87、虎踞龍盤(諸葛亮)

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88、 集思廣益(諸葛亮)

集:集中;思:思考,意見;廣:擴大。

指集中羣衆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89、超羣絕倫(關羽)

倫:同輩。

超出一般人,沒有可以相比的。

90、一身是膽(趙雲)

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

91、堅壁清野(荀彧)

堅壁:堅固壁壘;清野:清除郊野。

對付強敵入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

92、如嚼雞肋(楊修)

雞的肋骨。

比喻對事情的興趣不大或少有實惠。

93、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

舐:舔;犢:小牛。

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94、勢如破竹(杜預)

勢:氣勢,威力。形勢就象劈竹子,頭上幾節破開以後,下面各節順着刀勢就分開了。

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95、車載斗量(趙諮)

載:裝載。用車載,用斗量。

形容數量很多,不足爲奇。

96、斷頭將軍(嚴顏)

比喻堅決抵抗,寧死不屈的將領。

97、兵貴神速(郭嘉)

神速:特別迅速。

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

98、出言不遜(張郃)

遜:謙讓,有禮貌。

說話粗暴無禮。

99、大器晚成(崔琰)

大器:比喻大才。

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100、負重致遠(龐統)

負:揹着;致:送到。

揹着重東西走遠路。比喻能夠負擔艱鉅任務。

100個歷史故事成語2

歷史故事成語及主要人物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臥薪嚐膽(勾踐)

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 耳) 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臥薪嚐膽(勾踐)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爲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圖窮匕見(荊軻)

懸樑刺股(蘇秦、孫敬)

一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岳飛) 東窗事發(秦檜)

胸有成竹(文與可)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爲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窮圖匕見(荊軻)

懸樑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 東窗事發(秦檜)

100個歷史故事成語 第2張

胸有成竹(文與可)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羣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脣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爲、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爲,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爲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爲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100個歷史故事成語3

歷史故事成語簡短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爲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爲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臥薪嚐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嚮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爲夷。

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爲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爲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爲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揹着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爲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爲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爲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

100個歷史故事成語 第3張

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爲將,孫臏爲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騎着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

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爲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裏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