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校園暴力隨筆

本文已影響8.92K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爲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遏制校園暴力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遏制校園暴力隨筆

遏制校園暴力隨筆1

道德在時間空間上早於法律強制。衆所周知,大家從小到大父母對我們進行的是道德上的教育,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才接觸到法律層面的教育,所以說道德,對我們的影響是重大的,是潛移默化的,而法律僅是對我們青少年進行強制性行爲約束的手段。再者說校園暴力的實施者多半是未成年人,心智還不成熟,給予青少年道德教育進行引導,難道不比法律強制更貼近青少年未成熟的心理狀態嗎?

所以,遏制校園暴力道德教育早且更有效於法律制裁。

法律是最基本的行爲準則,道德也是行爲準則。

但道德規則人們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相比之下法律及其強制性規劃一些窮兇極惡的人們行爲準則,這些人是無藥可救的,而一些校園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往往只是一些未成年人,他們的人格尚未定型,還有一定的補救空間,並非無藥可救,只要通過道德的方式進行教育和引導,他們終有一日能成爲社會的棟樑之才,如果僅用鐵窗禁錮他們的人生,那就使他們的未來渺無希望。

青少年處於衝動叛逆時期,心智還不成熟,所以才參與校園暴力。有理性的成年人,經過法律強制尚且存在一犯再犯的案例,更何況是處於衝動背叛時期的青少年,面對被打上犯罪標籤的前途,誰都不能保證法律強制不會觸動青少年逆反心理而帶來報復社會的行爲,簡單粗暴的法律強制只會將年輕人推向更深的墮落深淵。

青少年處於衝動叛逆時期,心智還不成熟,所以才參與校園暴力。有理性的成年人,經過法律強制尚且存在一犯再犯的案例,更何況是處於衝動背叛時期的青少年,面對被打上犯罪標籤的前途,誰都不能保證法律強制不會觸動青少年逆反心理而帶來報復社會的行爲,簡單粗暴的法律強制只會將年輕人推向更深的墮落深淵。

校園暴力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這意味着單一法律不可能適用於所有案例,難免出現誤判漏判的狀況。加以施暴者與被害者本就是未成年人,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就極有可能造成對未成年人權利的嚴重侵害,同時諸如家庭原因,社會氛圍,學校教育之類的問題都有可能對在校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大部分施暴者狹隘而自私的個性正是放任的家庭環境,缺失適當教育造成的。這正是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人之初性本善,但即使一個好人,但沒有適當的引導也會墮入深淵,難道僅有冰冷的法律約束就可以根治校園暴力嗎,這些施暴者大多數都是在以暴制暴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若此時還不對其性格進行疏導,而是一味的壓制懲罰,反而容易激化了他內心的復仇傾向,使他們以後在社會上更加危險。

綜上所述,比起針對範圍狹窄的法律強制,我方更推崇遏制校園暴力依靠道德教育的量。

遏制校園暴力隨筆2

校園本是一方淨土,文明的殿堂。然而,在如今信息發達的社會,越來越多的校園暴力事件公諸於世,校園這座象牙塔,更是清淨難復。

校園暴力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者放學途中或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爲。校園暴力,主要表現爲:侵害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財產權利,有時還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

對於校園暴力,我們要做的是遏制。如果校園暴力是偶發事件,那麼我們大可不必談,但是今天我們所談的校園暴力,它往往不是偶發的。我們並不是光要做到事後處罰,還要提前預防,如何做到提前預防,便是通過法律手段。

首先依靠法律明文規定參照依據便於學習

由於道德是每個人心中自己衡量事物事件的標準,是自然演進生成的,所以水平高低不同,很難形成統一。法律是由國家制定頒發的文件,具有至高無尚的權威性。但是法律手段不同,法律明文規定便於作爲參考依據,法律是由國家制定頒發的文件,具有至高無尚的權威性。法律手段,並不是一味的處罰打擊。法律的'規範作用有指引、評價、教育,強制、預測作用。針對成階梯狀的校園暴力,法律手段可以從民事調解、民事賠償,甚至刑事處罰等來進行遏制。既可以公平有效的限制了校園暴力的主體,又可以教育更多的青少年。

其次依法治園

現在我國強調依法治國。在此基礎上,各個校園需要貫徹依法治理校園,增強青少年的知法守法意識從而降低校園暴力發生頻率。有了法律,校園纔能有序化、條理化。而道德是憑藉輿論批評、良心譴責來遏制校園暴力實施者。不能對其進行強有力的制裁,且爲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救濟。沒有了法律,善良的人們在邪惡的屠刀下只能是沉默的羔羊啊!

最後,保證公正,確保個案的合法性。當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大多數人依據自己的道德,沒有標準流程,處理方法的不一致,就導致相同情況不同結果,有失公平。然而正義,確保結果公正。正是司法,法律手段所強調的。

法律是預防針,可以防患於未然,使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懸崖勒馬,雷池止步。綜上所述,法律在維繫社會秩序時,既可以未雨綢繆,又可以懲治罪惡,也可以保護良善。

我們都知道關愛,呵護青少年是我國共同珍視的基本理念,但是如何做到寬容而不縱容,在社會道德層面還缺乏共識。從近幾年處理的校園暴力事件看,許多人認爲這只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小問題,主要強調道德教育,並未意識到青少年暴力行爲對於校園社會乃至國家的影響。

李克強總理指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也衝擊社會道德底線,需要加強學生們對法律法規法制教育的認知,堅決遏制對人的尊嚴權利生命侵害的行爲。

所以,遏制校園暴力主要依靠法律手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