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長補短的小故事

本文已影響1.22W人 

取長補短的小故事1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孟子的人。他是我國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很受人們的尊敬。無論人們有什麼困難,有什麼不懂的,都去向他請教。他會給人們提供好的建議,從而幫助人們排憂解難。

取長補短的小故事

當時的'滕國是個非常弱小的國家,很多大國都想欺侮它。滕國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去尋求大國的保護。滕文公覺得一味讓大國保護也不是長久之計

只有讓滕國真正富強起來,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可是,他不知如何才能使國家富強起來。於是,他就和大臣們商量這件事,但討論了半天,一直沒有想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辦法。

後來,滕文公從楚國路經宋國時會見孟子。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

孟子首先勉勵滕文公,要想使國家真正富強,就必須實行仁政。孟子說:“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爲善國。”意思是說,現在的滕國,如果把長的地方去掉,然後補到短的地方,方圓大概有百里吧!若以仁政來治理,滕國肯定能變得富裕強大。

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只是微笑應付。

取長補短的小故事2

有一天,大象和螞蟻發生了一場爭論,他倆都認爲自己的力氣比對方大。大象指着一棵大樹對螞蟻說:“你能拔起這棵樹嗎?”

螞蟻無能爲力,大象就用鼻子把樹連根拔起。螞蟻走到一片草葉前,對大象說:“你能搬動這片草葉嗎?”

大象無論如何也不能用鼻子捲起地上的草葉,而螞蟻卻能背起草葉輕鬆自如地走動。最後,他們請天神來評判。

天神聽了他們各自訴說的`理由,也無法判斷誰的力氣大。

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到河對岸樹上的果子。猴子苦於無法過河,大象則苦於無法摘果。

雙方協商後想出了個辦法:大象馱猴子過河,過河後,猴子上樹摘果。結果它們都吃到了果子。

取長補短的小故事3

捏麪人的老爺爺拿了一團面,捏呀捏,捏出了一個紅娃娃。他把紅娃娃的脖子捏的太粗了,紅娃娃的聲音太大了。她剛一出門,許多鄰居都來告狀,說紅娃娃的嗓門太大了,我們都受不了。於是,老爺爺就用麪糰把紅娃娃的嘴塞住了,紅娃娃就不能說話了。老爺也覺得很寂寞,又捏了一個綠娃娃。他把綠娃娃的脖子捏得太細了,綠娃娃說的話都聽不清楚。綠娃娃一出門,鄰居們都來告狀:綠娃娃真沒禮貌,見了我們只動動嘴脣,也不說話。

大嗓門也不受歡迎,小嗓門也不受歡迎,老爺爺很發愁。晚上,紅娃娃和綠娃娃睡着了以後。老爺爺想啊想啊,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重新爲紅娃娃和綠娃娃做了脖子,這次,紅娃娃的脖子不粗了,綠娃娃的脖子不細了,她們都剛好。第二天一早,她們都說:“老爺爺早!”聲音都不大也不小。之後,鄰居們都說紅娃娃和綠娃娃是有禮貌的好孩子。

故事中的紅娃娃脖子粗,聲音有點太大了,不受歡迎;綠娃娃脖子細,聲音有點太小了,也不受歡迎。我覺得她們都有優點,也都有缺點,但是老爺爺卻很聰明,讓她們倆取長補短,聲音都變得正正好好,這樣她們就都變成有禮貌的好孩子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的優點和缺點,我也要向聰明的老爺爺那樣,學會取長補短。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向別人的優點好好學習,讓自己的優點越來越多,有了缺點立刻改正過來,讓自己變得棒棒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