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1.33W人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1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主要是作者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之間的36封書信,母子倆分隔兩地,一個在臺灣,一個在德國。文化的差異、時空距離使得他們的關係變得日益陌生。母親渴望關心孩子,瞭解孩子,但孩子長大了,作爲一個成年人,開始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考,使得母子間隔閡越來越大,她不曉得該如何掌握住她與兒子之間的聯繫。爲了改善這一情況,她邀請兒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與她合寫一個專欄,通信內容涉及兩人對歷史的看法,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對社會的思考等等一系列反映兩代人、不同地區的人不同的思維方式,讀來耐人尋味。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篇章是《給河馬刷牙》,內容是安德烈對他的母親說:“我幾乎可以確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學歷,很普通的職業,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而龍應臺回答:“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爲,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我們所有做父母的看着自己的孩子逐漸的長大成人,心中都是由衷的高興的,但說真的對他們的憂慮也是在慢慢增加的,因爲他們進入青春期後會變得非常的自尊、敏感和叛逆,對父母語重心長的建議和忠告表現出強烈的反感和不以爲然,這些都會讓父母感到擔憂和痛苦,不可否認,年代不同了,條件不同了,社會價值觀變化了,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是客觀存在的,青春期出現的叛逆性也是正常的。多麼希望我們做父母的都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快樂的生活,學學龍應臺那樣貼心的母親,面對一個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時,用盡可能不傷及他感情的措辭去限制他的錯誤舉止,用盡可能讓他感覺到信任的委婉語言給他的生活和學習帶去幫助和指導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對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麼的重要。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2

匆匆讀了《親愛的安德烈》,合上書頁,我不知是該羨慕安德烈的生活,還是應該爲自己眼下的生活悲哀。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早早地起牀、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鬆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穫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爲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爲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裏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隨着我一天天的長大,有很多的煩惱圍繞着我。“別玩電腦遊戲了,快睡覺!快點去,明天還要上課!”一陣刺耳的聲音又從媽媽的嘴裏不耐煩地跑出來了。我心裏暗想:好煩,遊戲正玩到精彩的地方媽媽又來煩我了。看這就是我成長中的第一個煩惱:電腦遊戲和媽媽之間的戰爭,而且戰爭有愈演愈激烈的趨勢。另外在學校裏發生的一些事情,我也不願與家長談論,因爲只要一談,他們就要長篇大論,不准我插一句話,而且我的耳朵也受不了那麼多話的進出,所以我不願讓耳朵受罪,就不想與家長囉嗦!

我只是想擁有自己的一片藍天,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選擇,有自己的空間。多麼希望我們的爸爸媽媽和老師們也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們快樂的生活,學學龍應臺那樣貼心的母親,把你們嚴肅的愛變得溫情一些,把你們古板的關懷變得更加親切一點,給我們一點柔美的微笑,給我們一點應有的尊重,那樣,你們的孩子,你們的學生一定會變得比現在燦爛很多,很多!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3

再次打開龍應臺女士的人生三書之二——《親愛的安德烈》,突然多了些許滋味,這不同於以往的感受。我不知道這是我年齡增大的原因呢?還是家有小升初孩子的關係?

這些天疲於奔波在孩子小升初的途中,想盡設法地想爲她爭取儘可能適合她的又相對師資比較好的學校。可是談何容易,一次次的失敗與糾結之中,突然讀到龍女士給安德烈的信中“給河馬刷牙”的章節,有種釋然的感覺。

文中,安德烈告訴媽媽,他說:“媽,你要清楚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安德烈認爲自己平庸,是較之於自己的父母。他覺得自己很難有父母的成就,又擔心平庸的自己讓父母失望。他的內心應該是無奈的,甚至是有些沮喪的。可以說,沒有一對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平庸的,包括我,也是!至少,我覺得我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是優秀於別的孩子的。但是,升學是個嚴峻的現實,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長並不是衡量優秀的唯一標準,升學需要權衡綜合,在現實面前,我們不得不妥協,不得不接受事實。所以,我們要積極地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讓孩子在既定的環境中接受平庸,但又不甘於平庸,人最怕的是給自己框框子,我們要勇於去突破。

青年成長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着你、奶着你、護着你長大的母親學會‘放手’,把你當某個程度的‘別人’,可也不容易啊。”這是龍應臺女士的原話,我讀着卻覺得是那樣的酸爽,這也確實是身爲人母的我的內心寫照。孩子在慢慢地長大,在慢慢地轉身,在慢慢地離我們遠去,學會放手,幽雅地轉身。他們有他們的世界,兩代人之間,隔着近三十年的距離,這差距或許不亞於隔着牛郎織女的銀河吧!

龍應臺還寫道“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爲,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的確,孩子的成就與否,並不是作爲父母追求的最終目標。身爲父母,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快樂的,是幸福感滿滿的。在若干年以後,她有能力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能遊刃有餘地解決碰到的問題,我想,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了。

真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我們在敢於接受孩子平庸的同時,也不忘繼續發展她的優勢,揚長而避短,讓她不斷地去歷練。成長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只要肯努力,總會有進步。

孩子的路還很長,我只願是那個幸福的守望者,靜等花開。孩子,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