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讀後感500字

本文已影響2.03W人 

禮記讀後感500字,人和書之間的緣分是很淺的,在閱讀的世界中可以找到人生的真諦,讀後感總括了一個人讀書後的看法和感想,讀罷一本書之後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參考禮記讀後感500字,你也能寫出自己的感悟。

禮記讀後感500字1

暑假裏,我閱讀了許多書,使我印像最深的,是《禮記》。《禮記》中說“禮”的部分,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禮記》中說道:“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可見“禮”是非常重要的。“禮”就是禮貌、禮儀,“有禮”就是講文明、有禮貌、懂禮儀。文明禮貌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標誌。

有禮必須從日常生活的言行做起,做到講文明、有禮貌。比如:不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愛護公物,坐公交車時主動給需要的人讓座;不在公衆場合大聲喧譁,見到熟人要問好,需要別人幫助時用“請”,得到別人幫助時真誠道聲“謝謝”,和別人告別時說聲“再見”,等等。

禮記讀後感500字

一個有禮的人,不僅讓人與他相處時心情愉快,而且也能使他自己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反之,一個無禮的人,不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我就親眼目睹這樣的例子:有一回,我去圖書館借書,在門口看到有位叔叔問門衛爺爺:“指南書城搬去哪裏了?”門衛爺爺生氣地說:“不知道!”我以爲爺爺是真的不知道,就上前告訴了叔叔,等叔叔走後,門衛爺爺說:“這個人,那麼沒禮貌!連稱呼都沒有!”我這才明白,門衛爺爺不是真的不知道,他是覺得叔叔沒禮貌才故意不告訴他的呢!我想,如果叔叔能夠禮貌用語,門衛爺爺一定會告訴他的!

做人須有禮,人有禮則安!有禮的人會成爲一個受歡迎的人,人們更樂於幫助他。同學們!“有禮”不在於嘴上功夫說說而已,而在於真正的踐行,讓我們從小學禮,從我做起,做一個知禮、懂禮、講禮的現代文明人!

禮記讀後感500字2

從古至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這些經典名著都給我們不同的感悟。‘四書五經’是古人必讀的書。‘四書五經’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書》、《禮》、《易、《春秋》,還有許多的書,都凝結了古人的智慧,現在這些書也在影響着我們。

我最喜歡的是《禮記》,它時時刻刻的都在提醒着我做一個正直的人,要學會去從別人的角度去想,發現錯誤就要去改。這本書,還告訴我很多的做人道理。

禮記讀後感500字 第2張

例如:‘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意思:知識淵博,記憶力強,仍然很謙虛,做了很多對人有益的事,仍然不懈怠,這樣才稱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我的理解:有的人雖然知識不是很淵博,但是他很用功,也很謙虛,而且,做了很多好事,我認爲這樣的人也能稱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

‘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意思:克服自身的錯誤應該靠自己的主觀努力,不必要求別人,這樣再有缺點錯誤,就沒有什麼可埋怨的了。我的理解: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自身也有錯誤,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不需要強求別人,就算沒有改過來,這樣的錯誤,也不會有什麼抱怨的。

‘好學近乎知,知恥近乎勇。‘意思:喜歡學習的`人,離聰明就很近了,知道恥辱的人,離勇敢就不遠了。我的理解:只有喜歡學習,知道恥辱;那麼他就會很聰明,很勇敢了。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都離不開書,因爲我們能從書中得到很多的做人道理,這些道理只有自己去感悟,才能說真正的理解了。

禮記讀後感500字3

閒暇時我常常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書桌旁,一邊品着綠茶,一邊慢慢研讀着《禮記》這部古代經典,那淡淡的茶香與書香頃刻間在心脾間交融、瀰漫、繚繞,足以令我心曠神怡、如癡如醉,讀着,讀着,我彷彿回到了遙遠的古代,正在與古代聖賢品茗與對話。

《禮記》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着作,在歷史上的地位僅次於《論語》,比肩於《孟子》,又遠超於《荀子》。這部書可謂是包羅萬象,它以禮樂爲核心,所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禮記》在唐代就被列爲“九經”之一,到宋代則被列入‘十三經”之中,爲士者必讀之書,由此可見《禮記》這部書的重要價值。《禮記》與《儀禮》《周禮》合稱爲“三禮”,對中國文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各個時代的人都從中尋找思想資源

禮記讀後感500字 第3張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我反覆吟讀着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蘊含的那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爲天下人所共有。選舉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所以人們不只把自己的親人當親人,不只把自己的兒女當做兒女,這樣使老年人能夠安享天年,使壯年人有貢獻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無偶、年幼無父、年老無子和殘廢的人都能得到供養,這樣的社會就叫做大同世界。”

孫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爲公”的思想,主張爲了老百姓,建立一個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會。這段文字,並不會因年長日久而失去光澤,至今讀來,它仍發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表達了我們每個人對對美滿、公正的大同社會的強烈嚮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