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的的傳說故事

本文已影響1.69W人 

觀音菩薩的的傳說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給寶寶講故事的,因爲有很多故事不僅能豐富小孩子的想象力還能增進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下面小編分享觀音菩薩的的傳說故事,一起來看下吧。

觀音菩薩的的傳說故事

觀音菩薩的的傳說故事1

觀音菩薩,梵文Avalokite?vara,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衆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觀世音菩薩的得名由來,諸經有三種記載:

一、由宿世悲願得名。《悲華經·受記品》謂菩薩在遠古因地修行時期,因發大悲誓願而蒙寶藏如來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衆生,生大悲心,欲斷衆生諸煩惱故,欲令衆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爲觀世音。”

二、以修四自利得名。《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謂菩薩自述,往昔恆河沙劫前,師事觀世音如來,以聞思修,入於正定,觀世音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爲觀世音號”。

三、由證果利他得名。《法華經·普門品》謂釋邊牟尼佛就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的提問答覆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話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唐玄類法師《大唐西域記》卷三曰:“(阿縛盧積低溫伐羅),唐言觀自在。合字連聲,梵語如上,分文散言,即阿縛盧枳低,譯‘觀’,伊溼伐羅,譯曰‘自在’。舊譯爲光世音,或雲觀世音,或觀世自在,皆訛謬也。”後世學者通過比照經義或考證原典,一般認爲舊譯不謬;尤其從佛法角度而論,二譯相輔相成,體現了菩薩“悲智雙運”的境界:

一、從側重有別論:觀世音,是說世間衆生遭遇災難不祥,若一心稱念菩名號,菩薩觀照無遺,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高苦得樂,此從“悲”立名。觀自在,是說菩薩因地修行,用般若妙觀智,由耳根一門深入,反聞自性,不被外界聲境所轉,故爾觀聽圓明,得大自在,此從“智”立名。

二、從圓融一體論:觀世音,是以能觀之智,觀照世間一切音聲.不起妄識、妄聞,反聞自性,而入正定,此具“智”義。觀自在,正是因觀知衆生苦難,以大神通,隨機往救,自在無礙,此具“悲”義。

具體地說,“觀”是主體的妙智,始終如一;“世音”是客體的境界,有着前後的不同。就其因中自利,“世音”可指菩薩所具的“聞性”;就其果上利他,“世音”特指所聞一切衆生的稱念祈求之音。合而論之,每一名號同時兼具了悲智、因果的雙重義蘊。這正符合了菩薩道的基本原則;修自利之功德,是爲着圓成利他的事業;做利他的事業,是爲着莊嚴自利之功德。

觀音示現成道的傳說

到了北宋,民間出現了關於觀音在中國示現成道的故事。說是有位妙莊王,生了3個女兒,名妙因、妙緣、妙善。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齡,大女、二女高高興興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兒妙善死也不肯出嫁,執意出家。莊王大怒,把妙善趕出王宮。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爲香山仙長。後來莊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親人的一隻手、一隻眼來作藥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犧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獻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親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動,便賞她一千隻手,一千隻眼,使之成爲千手千眼的觀世音。

觀音菩薩的的傳說故事2

李時珍的傳說故事

傳說,李時珍剛開始行醫時,出過一次很大的差錯,還差點鬧出人命來。

有一天,有一個病人,高燒不出汗,頭痛得厲害,請李時珍去診斷。李時珍趕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飲,就坐在病人牀沿上切脈看病。他診斷病人患的是傷風病,首先應該發汗,於是他就叫病人在藥抓回來之前先煎些生薑水喝,然後裹緊被子睡一覺,出出汗,病就會減輕。

李時珍開好處方準備走了,病人問他:“傷風病能不能吃魚?”李時珍一擡頭看見病人家裏掛着一條烏鱧魚,就笑着說:“用生薑煮烏鱧魚吃無妨,只要發了汗就行。”

李時珍辭別了傷風病人就到別處去診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裏,剛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兒子就喘着粗氣趕來說,他老子吃了生薑煮的烏鱧魚後,眼眶子變大,臉色變白,舌頭打結,喘氣不勻。

李時珍一聽急了,心想:不好,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幸好這時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老先生挖藥回來,一聽說這件事,抓起幾樣草藥就和李時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趕到了傷風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個老中醫,他讓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藥,等病情好轉些再煎服治傷風病的草藥,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牀幹活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李時珍問他父親。父親告訴他,生薑煮烏鱧魚能使人中毒。這件事對李時珍震動很大,他一連幾夜都沒睡好覺,傷風病人中毒的情景總是在他的頭腦裏打轉轉。他暗下決心,爲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藥的藥性,他一邊採藥行醫,一邊四處求拜名師。工夫不負苦心人,他後來終於成了“醫聖”,寫出了《本草綱目》。

直到現在,還有些地方不用生薑煮烏鱧魚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