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指的是什麼意思

本文已影響2.86W人 

中伏是什麼意思,一年四季之下有二十四節氣,我們常常通過節氣來判斷氣候和溫度的變化情況,這對於人們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中伏的到來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分享的是關於中伏是什麼意思的相關內容。

中伏指的是什麼意思1

中伏指的是什麼意思

中伏指的是什麼意思?

三伏的第二伏。也稱二伏。通常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唐皎然《五言奉和陸使君長源水堂納涼》:“六月正中伏,水軒氣常悽。”宋惠洪《夏日陪楊邦基烹茶分韻得嘉字》:“炎炎三伏過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宋曾鞏《苦熱》詩:“憶初中伏時,怫鬱炎氣升。”參見“三伏”。

三伏天的解釋: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爲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爲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每年的《農村年書》中登載着這樣的日期。

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爲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爲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於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爲10天,中伏爲10天或20天,末伏爲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爲初伏,第4個庚日爲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爲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爲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爲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所謂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其具體日期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法來推算的,以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爲初伏,第四個庚日爲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爲末伏。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爲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裏),爲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敷貼,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內容已經很完整得說出了中國古人對三伏的來源和定義,但也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中伏指的是什麼意思2

1、喝熱湯麪

中伏天喝碗熱湯麪是最好不過的了。吃用新小麥磨成的麪粉製作而成的熱湯麪,營養豐富,吃完之後能夠幫組發汗祛病,有效去除體內的寒氣。體內寒氣得到去除後,冬天也不會容易怕冷、易受涼感冒。

2、吃冬瓜

中伏天可以多吃冬瓜。冬瓜具有很好的清熱效果,中伏天吃冬瓜能夠幫助清熱解暑;另外中伏天吃冬瓜還能幫助利水,去除體內的溼氣。要知道溼氣重的人在冬天可是比較容易感冒的。

3、吃玉米

中伏天可以多吃玉米。玉米能夠幫助調中開胃,中伏天氣溫較高,很多人容易食慾不佳,吃玉米能夠補充營養的同時促進食慾;而且玉米同樣具有很好的降濁利尿的效果,能夠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避免冬天體內溼氣過重而容易感冒。

4、吃茄子

中伏天可以多吃茄子。茄子首先是夏天的應季蔬菜,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的功效,中伏天吃茄子能夠有效幫助消除體內的熱毒,清熱解暑的同時,吃茄子同樣能夠幫助利溼,消除體內的溼氣避免冬天過於容易感冒。

5、吃鴨肉

中伏天可以多吃鴨肉。中伏天氣溫較高,人體的能量消耗也較大,吃鴨肉能夠幫助補償體力,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不僅能夠更好的度過炎熱的三伏天,還能夠強健身體,更好的度過冬天。

6、喝生薑紅茶

中伏天可以多喝生薑紅茶。中伏天喝生薑紅茶能夠幫助補充身體陽氣,還能夠幫助溫胃,增強胃部功能。夏天吃生薑不僅能夠補充身體陽氣還能夠有效幫助去除體內的寒氣,冬天陽氣足也能夠減少感冒機率。

中暑防範常識

1、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預防中暑首先應養成主動飲水的習慣,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爲當人自覺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了。每天清晨起牀後、上午10點左右、下午3~4點、晚上就寢前,是四個“最佳飲水時間”,每到這一時段要飲用1~2杯白開水。當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以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2、急躁易中暑,心靜自然涼

高溫酷熱,易動肝火,常常會覺得心煩意亂、食慾不振、急躁焦慮等,這就是典型的“情緒中暑”症狀。故天氣越熱,心態越需要放平和,做到“心靜自然涼”將有助於降低心理熱度,減少天氣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3、常喝湯消暑

人出汗越多,消耗的體液就越多,喝湯不僅能及時爲身體補充水分,又有利於消化吸收。綠豆酸梅湯、山楂湯、金銀花湯等,都是平日裏常見的消暑湯。

4、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容易感到疲勞,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很容易導致中暑。而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好措施。

5、要注意避溼

暑熱溼盛,外出時,要戴草帽或打晴雨傘,以遮擋陽光的直接照射。衣着宜寬大涼爽,出汗多時,溼衣汗衫要勤換勤洗,以防外溼侵襲。切忌爲了顯露身材穿着過於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

6、飲溫茶

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度,而冷飲只能讓口腔周圍變冷。飲茶會讓人感覺清涼舒適,渴感全消。而喝冷飲的人,周身不暢,渴感未消。高溫作業者,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防中暑更有效。

7、居室通風

防中暑最重要的是室內通風,千萬不要經常門窗緊閉。早上或傍晚的時候最好開窗、開門通風,中午炎熱時則可以開空調或電扇,儘可能把室溫降至26度C左右,避免中暑。開空調要注意不要讓室內外溫差太大,而且不要讓兒童長期處在空調環境裏。

8、水果、青菜要多吃

水果汁多味甜,不僅生津止渴,還能清熱解暑。西瓜味甜汁液多,絕對是清暑解渴的首先。香瓜、黃瓜洗淨之後生食,或製作成果汁,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獼猴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暑作用。

9、出行躲避烈日

高溫天氣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時至16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爲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還要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