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全部順口溜

本文已影響2.26W人 

二十四節氣全部順口溜,節氣表是中國曆法中廿四個特定節令的列表,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它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二十四節氣全部順口溜。

二十四節氣全部順口溜1

1、二十四節氣記憶口訣

口訣一: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口訣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節氣全部順口溜

口訣三: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處暑八月間。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口訣四: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立夏桑果像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2、二十四節氣地位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候、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每個節氣都表示着時候、氣候、物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着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着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二十四節氣全部順口溜2

1、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

立夏桑果像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

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二十四節氣全部順口溜 第2張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2、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3、立春雨水漸,驚蟄蟲不眠,

春分近清明,採茶穀雨前;

立夏小滿足,芒種大開鐮,

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處暑去,白露南飛雁,

秋分寒露至,霜降紅葉染;

立冬小雪飄,大雪兆豐年,

冬至數九日,小寒又大寒。

二十四節氣全部順口溜3

二十四節氣速記口訣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

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來八、廿三。

二十四節氣詳細信息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穀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小滿: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迴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標誌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二十四節氣全部順口溜 第3張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處”爲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爲“寒露風”。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開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爲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迴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爲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二十四節氣全部順口溜 第4張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數九嚴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二十四節氣的來歷現在世界通行的歷法是陽曆,而華人計歷更多采用“農曆”,“農曆”又稱“夏曆”,對應於“陽曆”又稱“陰曆”,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結晶。

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已經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觀念了,進入戰國,魏國人石申編制了一張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運行關係的星圖表,這是全世界第一張星圖表,標誌着中國的天文學走入一個新時代。

陽曆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時間計算,這一週一共是 365 天 5 小時 48 分 46 秒,爲方便以 365 天做爲一年,每隔四年設一個閏月,使原本 28 天的二月增加爲 29 天。

陰曆則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週期作爲計算單位,這個週期大致是 29 天 12 小時 44 分 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陰曆一年只有 354 天,比陽曆少 11 天,爲了使它能夠符合天氣冷熱變化的週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個月,稱爲“閏月”,所以我國古時就有“十三月”的名稱,後來又用“19年7閏”的方法來設定閏月。目前在科學指導下,閏月設置就更精確了。

爲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並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爲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這二十四個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裏面。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指出氣候變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長短,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對天文、氣象、物侯進行觀測探索和總結的結果,對農事耕作具有相當重要和深遠的影響,一般更適用於黃河流域一帶的農事活動。

自從西漢起,二十四節氣歷代沿用,指導農業生產不違農時,按節氣安排農活,進行播種、田間管理和收穫等農事活動。幾千年以來,一直是深受農民重視的“農業氣候歷”。

節令歌

打春陽氣轉 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 春分瀝皮幹

清明忙種麥 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 小滿雀來全

芒種五月節 夏至不納棉

小暑不算熱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 秋分無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嚴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進臘月 大寒又一年

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着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