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

本文已影響7.06K人 

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光明網稱,其實花錢戒手機更像是信息社會的行爲藝術,最後成功與否是很可疑的。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

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1

5月10日消息,據光明日報報道,近期在年輕人羣體中,興起了一股“戒手機”的熱潮。他們爲了不玩手機,有的會在手機內裝App來限制自己,更甚者會在網上購買“手機隔離盒”把手機鎖起來,讓自己擺脫對手機的沉迷。

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

如今,手機已經成爲大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每天的工作、點外賣、打車、購物、支付等都離不開手機,大家與手機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同時,手機上的娛樂功能也越來越豐富,有短視頻、手遊、小說等,大多數人會通過各種App來打發時間,不知不覺就沉迷其中。

對於學生或上班族而言,每天的重心自然是學習和工作,但又抵抗不住手機中小說、電視劇、遊戲帶來的誘惑,總是忍不住想拿起手機,導致耽誤了正常學習和工作。時間長了,這些人就會覺得沉迷於手機有一種罪惡感,就會想着各種方法來戒掉手機。

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 第2張

最簡單常見的“戒手機”方式,就是下載一款App將手機“上鎖”,限制手機的各項功能。小雷在應用商城內搜索“戒手機”,能找到大量相關的App,功能基本都差不多。這些App能給整部手機上鎖、給特定App上鎖/加權限,在規定時間內無法解鎖,必須到點才能打開。

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 第3張

另外,在電商平臺中搜索“戒手機”,會出現很多名爲自律神器的“手機隔離盒”。這類產品長得和充電寶類似,可以直接把手機放置在盒子裏,並設置上鎖時間。手機上鎖期間可以正常接聽電話或聽音樂,部分產品還支持2~3次緊急開啓。有意思的一點是,這類手機隔離盒價格還不便宜,均價在100元左右,比充電寶還貴。

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 第4張

在學生羣體中,還存在一種互相監督的模式,每天在羣裏發送“手機使用時長”截圖,同學朋友之間相互監督,同樣也能達到一定的戒手機效果。

以上這些方法看起來確實不錯,但效果就因人而異了。有網友表示,自己使用隔離盒時,把三次強制開啓用完後,最後還是忍不住直接把隔離盒給拆了。而那些使用App來戒手機的,每次設定的時間越來越短,最後可能就直接卸載。各種物理或軟件方式,最終還是需要你自己來操作控制。你本心不想戒手機,靠其他外力也意義不大。

一加手機曾推出“禪定模式”功能,且廣受好評,可見大家對這類功能確實有極高的需求。但是,如今生活各個方面都離不開手機,手機同樣能幫助我們學習、工作,玩手機是壞習慣的傳統觀念在如今需要發生轉變了。當然,沉迷手機確實不好,但藉助外物也並不靠譜,最終還是得靠自己的意志力。

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2

據報道,近期一些年輕人當中興起了一股“戒手機”的風潮,甚至不惜花錢斷癮。有人花上百元上網買一個手機鎖,不到規定時間自己也不能打開,自己“折磨”自己。而在網絡上,戒手機App也開始涌現。這就出現了很弔詭的一幕:下載一個App,目的是讓自己不用App。

這類似一種左右互搏,對手只有自己,人的自控力如果弱到需要砸錢來加強的程度,就難免有一點喜劇和荒誕。更何況,在一個買菜、掛號、交作業都離不開手機的時代,很難想象戒手機有多大實際意義。

結果雖然大體可以預知,但這擋不住戒手機者的自我感動,以及某種輿論上的讚美。大概總有人覺得這是一種“奪回生活”的方式,是一種在技術宰制環境下的覺醒,是對代碼等無屬性之物的拒絕,戒手機之後人們的生活就可以迴歸某種質樸狀態。無論哪個時代,總會有人對古典充滿想象和眷戀,這也給“前手機時代”帶上了一層濾鏡。

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 第5張

花錢戒手機,也有點類似一種今天的盧德運動,人們像是十九世紀早期的英國工人,把機器與技術視爲帶來痛苦的工具,要決絕地加以“破壞”。人們把自己的“失敗”——虛度光陰、衝動消費乃至頸椎問題歸咎於手機,戒手機也就有了感性層面的合法性。

其實,這或許也是進入了另一個牢籠,成了反向強調。就好像工業社會開啓之後,湖畔詩人、田園之歌纔會有特別的意義,一種高調的宣誓與“對抗”,恰恰“確診”了時代症候。戒手機,越是大張旗鼓、成本不菲,越是說明我們再也離不開手機了,我們已經進入了“手機社會”。

如果我們拋開某種思維預設,不帶着對抗視角去看待手機,就能發現手機其實是很傳統的。手機裏的閱讀、娛樂、社交等等,哪一個不是古已有之的需求?至於手機讓人沉迷、影響健康之類的“罪狀”,古人也有“玩物喪志”的說法,《老子》也說“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玩手機放到人類歷史上看,恐怕也談不上是一種叛逆。

其實,手機之所以受到詬病,就是因爲它不留情面地去除了儀式的神聖感。本質上都是信息獲取,但如果拿起一本厚重的書,無論有沒有價值、看進去多少,這都是令人讚美的閱讀,但在手機裏看就只能算作“刷手機”;本質上都是娛樂,但圍棋、象棋甚至麻將都有相當的認可度,一旦出現手機花花綠綠的屏幕,那當然是要被嗤之以鼻的。

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 第6張

從本質上說,手機和人類歷史上的'多數事物,其實沒有多少不同,只不過它沒有被時間鍛造成不容辯駁的經典。也許多年後回望,就會發現戒手機的虛幻色彩:人們到底在拒絕什麼呢,一種更有效的信息獲取,還是一種更有趣的娛樂體驗?

戒手機風潮的興起,其中有價值的命題,或許是讓我們去思索本質意義——我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看書和看網絡小說,去電影院和看短視頻,觥籌交錯的宴會和一場微信羣裏的討論,這裏面的前者一定都比後者高級嗎?關注本質意義上的需求滿足,就不會只在一個技術形式上做文章,對一個機器欲拒還迎、百般糾結。

因此,手機的功能也有理由被重估,它滿足的很多“淺薄”“無厘頭”“碎片化”“打發時間”的需求,是否真的都如字面般不值一提?對上述需求的評判,或許應該取決於它本質上指向什麼目的。

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3

近日,據國內媒體報道,網上開始出現戒手機風潮,意思是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

據光明網評論員表示,爲了戒掉手機,一些年輕人花上百元上網買一個手機鎖,不到規定時間自己也不能打開,自己“折磨”自己。

甚至出現一個現象,戒手機App開始涌現,可以設置某個時間段不能使用App,出現了很弔詭的一幕:下載一個App,目的是讓自己不用App。

年輕人爲不讓自己過度使用手機開始流行“戒手機” 第7張

這讓人想到了曾經一加氫OS推出的禪定模式,用戶可以設置一個時間,一旦開啓只能等禪定時間終止,或者手機關機來結束,期間不影響來電。

只不過隨着一加融合OPPO之後,氫OS被棄轉爲ColorOS之後,這項禪定模式同樣被砍。

目前iOS和其它Android手機推出了專注模式,同樣和這種功能類似,但是問題來了,內置的專注模式真的能提高工作效率嗎?關閉這種模式的選擇權依然在自己手裏。

光明網稱,其實花錢戒手機更像是信息社會的行爲藝術,最後成功與否是很可疑的。在一個買菜、掛號、交作業都離不開手機的時代,很難想象戒手機有多大實際意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