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性面談技巧

本文已影響5.9K人 

這些技巧包括阻抗現象、轉移現象及行動化現象的認知及解決;集中話題焦點;傾吐法;促進頓悟的方法;對質法;解釋法;促進修通法等。

治療性面談技巧

通常每次治療性面談都是一獨立的單元,但又與前後的面談有息息相關之處。在每次面談中,要儘量做到下列三點:

(a)當來訪者的主述是含有多重意義的抱怨時,應設法使來訪者瞭解此多重意義中的一種,使他了解此症狀在目前與過去間的關係及人際間和自我功能間的關係。

(b)在病史前瞻過程中,應強化來訪者意識層面健全的自我功能;

(c)鼓勵來訪者對舊難題找出新的解決方法。

一次治療性面談的過程,又可分成三大部分:

開始階段:

⒈藉着症狀之抱怨轉而獲取難題之敘述:

(a)將症狀的敘述轉入過去及目前人際關係之困難,然後鼓勵來訪者以比較切合實際的方式去解決困難。

(b)如果發現目前人際間的困難是造成症狀的直接原因,則利用它深入探究早期的難題。

⒉擴展與症狀有關和字眼:

(a)借重復敘述來回應這些字眼。

(b)借這些字眼而表達出不同的意義,如此可使來訪者瞭解新的意義。

(c)故意誤解這些字眼的意義。

(d)儘量固着於某一症狀,而故意忽略其他問題,即選一節時間專門探測某症狀之去過及目前。通常一種症狀都與過去某主要問題有關,而在目前表現出來。

⒊建立正向的轉移關係:

(a)用親切的態度迴響來訪者特有的語言形態,但不可一直在此轉移關係上玩弄不休。

(b)使用支持性的態度去改變來訪者的自我功能萎縮性的敘述,且讚美其建設性的努力。

(c)帶着善意的態度與來訪者保持適當的距離。

主體階段:

⒈收集目前與過去的資料,並將之連貫起來。

(a)使用“經常”、“不曾”或“以往都是”等建議長期性存在的關鍵性字眼,以迅速地深入來訪者的過去。

(b)若這些字眼收效不佳,則直接問他以前如何。

⒉當提到朋友、親戚、家庭成員、或共他重要人物時,要鼓勵其竭盡所能地詳述每一個細節——此時來訪者實際上是在敘述外射性的自我。

⒊若來訪者有停滯於遙遠的過去之傾向時,鼓勵他回到較近的過去或目前;反之亦然。

⒋整合過去與目前的全部病史;要使來訪者自己能達到此一步驟,心理治療師必須自己先完成此一整合病史的步驟。

⒌試圖把來訪者以往之任性的、善妒的、無知的、被寵壞了的、被嚇着了的、憂鬱的、自私的等等昔日的自我特徵與目前成熟的、理智的自我功能分離開來。

結尾階段:

所有有用的資料必須收集在與症狀有關的系統中。

⒈把過去與目前交織成連續的景象。整合嬰孩期及成人期的自我。

⒉藉着同情的瞭解,使來訪者放棄嬰孩期的自我。而不是去定它的罪過。

⒊鼓勵來訪者去了解只有成人的自我纔是長期解決問題的方法。

下面的敘述可把整個分析式心理治療的治療過程、治療技巧及來訪者的改變做一整合性的綜觀:

當神經官能症者來尋找心理心理治療師之幫助時,其內心的衝突,很快的便會呈現在心理治療師面前,甚至有些人在第一次會談時即會出現。心理治療師知道直接告訴來訪者其潛意識中的衝突及慾望對他並沒有幫助,來訪者只知道他已盡最大的力量在適應目前痛苦的環境,雖然他來求助,但對那些會使他自己形成更大焦慮及痛苦的事仍舊產生阻抗現象。尤有進者,心理治療師也知道過去的事實已經無法改變,要解決其心理衝突,必須把他從過去的歷史帶到目前的現實中。簡言之,我們必須處理的是來訪者對於改變並返轉其退化的適應模式所產生的阻抗現象,因此,心理治療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分析來訪者的阻抗現象。我們鼓勵來訪者做自由聯想及說出任何進入心中的事,因爲如此可顯現阻抗現象。相同地,我們也可利用症狀如舌誤、夢等以瞭解阻抗現象的意義。我們要期待阻抗現象的出現,因爲當最大的阻抗現象出現時,即是告訴我們其最慘痛的衝突。阻抗現象的解析能常由每日所碰到的表面事項開始,然後設法使他了解他爲什麼害怕,而非使他了解害怕什麼事。

因爲來訪者想要的並不是要改變其行爲,而是要從心理治療師那邊以無痛苦無焦慮的方式滿足其病態的慾望,故心理治療師要防範落入來訪者這種圈套,如此才能強迫來訪者進入現實世界。

當然在治療初期,對來訪者在處理阻抗現象所產生的痛苦,我們必須予以支持,來訪者也確實需要這種支持,因爲他過去與父母形象人物間因關係不好已受盡苦頭。這些需求我們可借其健康方面的自我(ego)功能之接觸來滿足他,同時也可因此建立好的治療關係。很顯然的,若此一接觸是治療性的,則心理治療師的自我功能必須是健康的,心理治療師必須願意投放其時間與精神才能建立治療關係,他們必須以同情(empathy)、瞭解及非批判的態度對待來訪者,使來訪者藉此建立起受支持、有力、誠實、自尊的感覺以便暫時填補其破損的自我功能。當來訪者感受到心理治療師借給他力量,而此力量是期待他自願成長而非依賴時,則基本信賴感(basictrust)便會建立起來。要達成此點,心理治療師必須有高度的安全感及足夠的訓練;來訪者在治療初期也會有意無意地試探心理治療師的誠心。一旦治療關係開始,來訪者便能開始建立其自我功能並面對阻抗現象。在成功的分析式心理治療中,此治療關係會逐漸與分析過程及分析者脫離而形成自我及自我理想(egoideal)的一部分。

當來訪者進入治療關係後,他開始對心理治療師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情感觀念及幻想,這些東西代表自我(ego)的潛意識部分及嬰兒期殘存的感情和衝突。心理治療師好象是他們釋放壓抑在潛意識中的轉移情感的避雷針一樣。來訪者想不起那些往事,他只是在轉移現象(transference)裏不自覺地重複這些有意義的往事,因此把這些往事帶入治療時間裏,可使心理治療師有機會去解析這些轉移現象,而幫助來訪者之自我記起這些事以取代重複做這些事,並使自我功能成長並獲取病識感。正向的轉移現象以性及愛的衝突表現出來,負向的轉移現象(negativetransference)則是侵略性、厭惡感、嫉妒、藐視等。表現出來大部分的轉移現象都是兩種情緒互相沖突的,表面的轉移反應在潛意識中有反向的對等部分存在。藉着治療關係的幫助,來訪者用他的能力使自我功能解離,退化的、非理性的、潛意識的自我表現在轉移現象裏,心理治療師的介入促使來訪者客觀的自我(objectiveego)發生作用而使來訪者在情感上獲取病識感,進而促成自我功能的成長。

藉着阻抗現象的解除,“分析”可使病識感由“自我”的成長中獲得。解除阻抗現象是一種解析的過程,當來訪者在意識中感受到某一種症狀的刺激及不受歡迎時,此解析的過程纔有可能進行,這些不受歡迎的症狀稱爲“自我異質(ego-alien)”,“自我”希望把異質的東西排除或消化。那些在意識中不會干擾來訪者的症狀,則必須延後探討,直到來訪者的“自我”成長到已不再能忍受這些東西時再加以討論。治療關係的成長可使更深層的自我同質症狀轉爲自我異質的阻抗現象(ego-alienresistences),此乃做解析的先驅條件。最深層、最有意義的自我異質衝突由最強烈的轉移現象表現出來。

在我們能利用可促使病識感之獲取及“自我”之建設的分析技巧以前,通常需先使用較多支持性的、非分析性的技巧。當來訪者的壓力解除愈多,便愈能以更有病識感的方法去處理剩下的問題。情感的強度使壓抑的往事變成真實一般,如此可使來訪者有解放的感覺,而這種解放的本身就是一種阻抗現象。

分析者找出來訪者潛意識的衝突及阻抗現象,並使他知道自己怎麼會變成目前的樣子,然後在適當的時機告訴他原由使他能克服阻抗而獲得病識感及“自我”的成長。

分析者最好用中性的、間接的、變通的方式來觀察,用自己的感受來獲取資料,這些感受包括感情(feelings)、同情(empathy)、直覺(intuition)及思考,然後把這些資料加上對自己本身的觀察,用批判性的思想及專業知識來處理。顯然的,心理治療師本身的需求必須被排除以獲得客觀性,心理治療師緊追來訪者述說內容中所表現出來的線索直到認出阻抗現象爲止;若來訪者一直無法認知阻抗現象,則心理治療師可在適當時機將它指出,使它變成有意義。一旦阻抗現象進入現狀便可把話題集中到那些痛苦的感情或被禁止的衝動上以便澄清問題之所在,然後把其隱藏的情緒、衝動、幻想及記憶闡明。有時阻抗的方式予我們認識阻抗之本質最好的線索,因爲它往往以轉移現象的行爲表現出來,它代表着來訪者小時處理衝突的方法。

大部分的情況下,上述步驟必須一再重複多次,因來訪者的阻抗現象會一再重複出現。逐漸成長的“自我”會逐漸習慣於減少分析者的幫助,而能自己去執行這些步驟,當成熟的“自我”可以執行這些分析工作時,纔算真正獲得病識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