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湯會破壞維生素?這5招能一網打盡

本文已影響3.18K人 

【導讀】:天氣冷颼颼,喝一碗熱呼呼“暖心”的湯品,全身上下再溫暖不過了。雖說冬天喝湯能兼顧進補養生,將營養吃下肚,但是,喝下肚的精華到底有沒有營養呢?

熬湯會破壞維生素?這5招能一網打盡

提到進補養生的湯品,不可或缺的湯頭基底,包括使用中藥、蔬菜、肉類、水果等食材混搭烹煮,除了飄散出來的香氣與甘甜的滋味,到底喝下這樣的湯品有沒有營養?爲什麼成爲“愛湯族”冬天必備補品的口袋名單?

熬湯會破壞維生素?這5招能一網打盡 第2張

  熬煮冬湯有訣竅 攝取3大營養素

採用以上食材熬煮的冬湯,具有3大營養素,經過長時間耐心熬煮,在濃縮的湯汁中含有滿滿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用後,可以提供一整天的活力與能量。至於維生素也不遑多讓,而想要留住維生素營養的關鍵,即在於烹調的時間和溫度。

維生素可分爲水溶性維生素與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C和B羣易溶於水,且容易受光和熱的破壞;脂溶性維生素A、D、E、K,則可以溶於油脂中,與水溶性維生素之化學性質相比,來得比較穩定。此外,湯汁內含有油脂和水分,即在長時間的熬煮下,食材內的水溶性和脂溶性維生素會釋出部分維生素於湯汁內,隨着燉煮時間越久,釋出的比例也就越多,所以有人說品嚐煲湯的精華不在於吃料,而在於喝湯,可說是十分精準。

  光喝湯放棄吃料?

雖然湯品內的食材營養素依舊佔大宗,但是,不等於“料”就沒營養,如果是雞湯,雞肉還是有蛋白質可以攝取,所以不僅喝湯,湯中的主角如雞肉也要記得吃。

熬湯會破壞維生素?這5招能一網打盡 第3張

  水溶性維生素易破壞

值得注意的是,水溶性維生素C和B羣本身不耐高溫,在長時間的高溫燉煮下,難保水溶性維生素不被破壞殆盡。這時候可能就會有人想要發問:“烹煮過後維生素到底會被破壞多少?”這種問題有一點難回答,當你的食材在前處理清洗切塊時,水溶性維生素就像沙漏般開始流逝了,尤其食材在接觸空氣後,部分維生素會氧化、會受到光照破壞,再來把食材放入鍋中開始烹調,烹調方式、火候溫度和鍋內的水分都會影響維生素溶出的量,所以要精確回答維生素到底剩多少?可能是一個難題。

  營養喝湯5大招,維生素全面吸收

既然水溶性維生素這麼容易受到破壞和流失,是否就應該放棄?以下5大招數,就能輕鬆將叛逃的維生素一網打盡。

1、食材先洗後切,能減少水溶性維生素的流失。

2、儘早食用或烹調新鮮食材,切記勿久放 (尤其是已經切片、切塊的食材)。

3、餐後水果很重要,這時候正是產柑橘的季節,含有滿滿的維生素C,所以正是補充的好時機。

4、湯汁纔是精華,殘存的維生素都在裏面,所以,非喝不可。

5、縮短烹調時間,待蔬菜爽脆剛剛好時,即可撈起食用。

另外,患有高血脂、高血壓、腎臟病患者,或是容易水腫的人,須特別注意煲湯、湯品、滷汁的攝取。熬湯常常以大骨作爲基底,所以湯汁中富含鈉、鉀、磷,對於腎臟和心血管負擔大,且燉煮常使肉品內的油脂釋出於湯汁內,不建議將湯汁視爲精華,千萬別爲了追求維生素的攝取,導致病情加重,這樣是本末倒置。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