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燈的製作

本文已影響7.8K人 

孔明燈的製作,放孔明燈是一種漢族民俗文化,在中國許多地區都有這個節日習俗,每逢喜慶日子或盛大的節日,人們都點起文燈來表達他們的美好心願,下面來看看孔明燈的製作。

孔明燈的製作1

步驟一:燈籠的紙張選擇。製作孔明燈最好選擇半透明的紙,因爲這種紙比較輕,放飛起來要容易一些。除此之外,那種不易燃燒的紙也是經常選用的。

步驟二:設計孔明燈的外形。孔明燈形狀的設計中,一定要注意球體的重心位置。若重心位置把握不當,在放飛孔明的時候容易出現問題,火很可能把紙燒壞。孔明燈外觀設計一般弄成對稱狀的,這樣一來孔明燈的重心不易偏離。

步驟三:計算孔明燈的體積,算出製作孔明燈所需要的紙張大小。然後再黏合紙張,黏合時,用兩片紙爲單位進行黏合。最後再平貼在球面上。

步驟四:安裝燈源座。在給孔明燈安裝燈源座的時候,可以用厚的紙板粘在燈的底部作爲底座,然後把可裝置燃料的小桶固定在底座上。這樣的工序完成後,一個全新的孔明燈就做好啦。不過製作到這一步,還可以根據個人愛好給紙面上色,也可以繪製簡單的圖案,增添孔明燈的藝術感。

孔明燈的製作
  

孔明燈的製作方法:

首先準備大的薄紙三張,固體酒精一塊,細鐵絲,膠水等。

1、將三張大的`薄紙上下對齊疊放。

2、豎着對摺(將寬度對摺),在兩邊分別用筆畫出弧形。

3、將邊角料剪下。

4、用漿糊將裁剪好的三張紙粘成一個三錐形。

5、用老虎鉗鉗一段細鐵絲出來,並將細鐵絲彎成一個圓形,中間用鐵絲固定成十字,並預留出放固體酒精的位置。

6、在做好的三錐形的底部周邊塗上漿糊,將圓形細鐵絲固定住,插固體酒精的尖尖放到裏面去。7、燃放孔明燈時,先要把紙撐開,再放上酒精,點火,十幾秒過後,熱氣將孔明燈膨脹,孔明燈即可鬆手升起。

孔明燈的製作2

第一步

製作方法:首先準備基本的紙張,最好使用比較薄的棉紙,這樣不但質地堅硬,不容易破碎,同時在裏面燭光的映襯下還是比較美觀的。將三張薄紙如圖所示的疊落放置在一起。

第二步

製作方法:然後將紙張按照普通摺紙的方式進行一次對摺,接着再用鉛筆按照圖示中的樣式在周圍畫上弧線,從而使其看起來像是一個半圓形。

第三步

製作方法:這了看到的是右邊的弧形結構,可以用鉛筆輕鬆的一次畫成型,不用太過在意是否真的'是均勻的弧形或者圓形。

第四

製作方法:這裏看到的就是將弧線之外的結構都已經剪裁掉了,看起來是一個半圓形,即使不是很規則也沒有什麼關係。並不會影響中秋節孔明燈的製作。

第五步

製作方法:這個時候有三張紙,可以將他們沿着邊緣粘貼成錐形的結構。接着需要做的工作可能女生單獨完成起來就有些困難了,需要男生的幫助才能夠順利的完成,即將鐵絲纏繞捲成十字圓形結構,

孔明燈的製作 第2張
  

第六步

製作方法:從側面可以看到這個鐵絲纏繞支架的一些基本的結構。這將成爲孔明燈的主體框架部分。

第七步

製作方法:將鐵絲圈的邊緣粘貼到前面已經粘貼好的三角錐上的薄紙上面。在其下端同時留下一小段鐵絲,主要目的也是爲了懸掛固定酒精。

第八步

放飛方法:做好之後就該放孔明燈了,實際上方法也是比較簡單的,首先要保證紙張不能夠塌陷,否則那樣的話會直接影響到孔明燈的安全。將蠟燭或者固體酒精點燃之後,就可以等待着產生的熱氣將整個孔明燈撐起來,隨着孔明燈的膨脹,慢慢的孔明燈就會升起來了。

孔明燈的製作3

不同城市習俗

放孔明燈是一種漢族民俗文化,在中國許多地區都有這個節日習俗。

海南

海南孔明燈又稱文燈、天燈,它是用白結方紙糊制而成的,是根據熱氣球原理,空氣受熱膨脹產生的熱力升空的,它攜帶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約1小時,開始時像不明飛行體,升到一定高度後就仿若星星。

相傳它是由大陸流傳到海南的,演變至今已成爲當地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風俗。每逢喜慶日子或盛大的節日,人們都點起文燈來表達他們的美好心願。點燃文燈前人們都要在燈上寫出自己的願望,與天燈一起冉冉升向蒼穹,以祈求心願能實現。

在文昌、萬寧、儋州一帶的村莊裏,至今民間有扎孔明燈,放天燈的習俗。由於文昌口音“天燈”與“添丁”諧音,男孩家拿着寫有吉祥詞語的公燈、人丁燈、首牌燈、花籃燈、鯉魚燈、珍古燈等各式花燈自發組成“送燈”隊伍,敲鑼打鼓,繞村行進到村中的廟宇前,表示送去“人丁興旺,家景興隆”之意。

放天燈時,給碎布澆上油,桶口朝下,點燃油布後,整個紙桶就會被熱氣充滿,家家的天燈如同熱氣球一樣冉冉上升,帶上你的祝福與心願,飄上夜空。

孔明燈的製作 第3張
  

臺灣

農曆新年的元宵燈節將至,爲慶祝佳節,臺北平溪人夜晚放飛成串的孔明燈,引來衆多觀者駐足。

大約於清朝道光年間,由大陸福建省惠安、安溪等縣傳入臺灣的臺北縣、平溪鄉、十分寮地區,即基隆河的'上游。據十分寮地區父老前輩的口述表示,早年十分地區鬧過土匪,由於地處山區,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過,待土匪走後,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間施放天燈作爲信號,告知山上避難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藉此種方式向村民報平安。

由於當日由山上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農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節,從此以後,每年的元宵節,十分地區的村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且向鄰村的村民互報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區的村民又稱天燈爲“祈福燈”或“平安燈”。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