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分離焦慮是因爲你的安全感不夠

本文已影響2.36W人 

寶寶有分離焦慮是因爲你的安全感不夠,和孩子之間的相處,要互相建立信任,要寶寶能通過表情讀懂父母的關愛,下面來了解下,寶寶有分離焦慮是因爲你的安全感不夠!

寶寶有分離焦慮是因爲你的安全感不夠1

比如,白天你在照料孩子的中途需要離開,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給她兩個吻,擊個掌。“這個習慣可以爲家長和孩子建立起分離時的秩序。”阿伯特說。同時,也會給孩子提供安全感。

交給你的孩子一個小任務

艾琳·西林格是紐約的一個驗光師,她的兒子23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出現很黏媽媽的狀態。她要出門工作的時候,就會叫兒子“幫媽媽關門”。這個小小的責任讓她們的分離過渡期變得輕鬆很多。“他喜歡幫忙,而且對家裏的門有了控制權,”西林格說。這個方法對因爲媽媽要離開家而感到焦慮的孩子很有效。比如,如果你需要去洗衣服,你可以給孩子一件毛衣,讓她一邊疊衣服,一邊等你回來。

告訴孩子你什麼時候回來

“這個年紀的孩子不理解‘三小時’是多久,但是你可以說‘你吃完點心我就回來了’。”阿伯特建議道。然後你要儘量在答應孩子的時間點回來。你可能會認爲孩子不會知道你有沒有遲到,但是總有一天他會知道——究竟是哪一天你也無法預料。如果你晚上需要出門,告訴他,他會在早上醒來時見到你。

提醒孩子你總是會回來的

安娜·奇爾克的雙胞胎兒子兩歲了,她給孩子設計了一個問答:“他們說‘媽媽,不要走’的時候,我會問他們‘媽媽離開之後會做什麼?’他們會說‘媽媽會回來’。”這個問答到現在還是很有效果。

寶寶有分離焦慮是因爲你的安全感不夠

復發階段:學齡前階段

對於家長來說,這可能是最讓人精疲力盡的分離焦慮了。就在你認爲你的孩子已經有一些小獨立的時候,脾氣和眼淚又捲土重來了,這通常是由新的壓力導致的,比如家裏新添了弟弟妹妹,開始上幼兒園,生病或者是搬家。幸運的是,專家說這類焦慮通常只持續幾個星期。

“如果是有了弟弟妹妹,焦慮的根源是父母的關注。”阿伯特說,“他們擔心自己在爸爸媽媽心裏只排第二位,爸爸媽媽會把他們給忘了。”如果是上學,孩子雖然知道媽媽會來接他,但是還是會感到不安和不適。“孩子突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不知道誰是值得信任的。”阿伯特說。難怪有些孩子會崩潰!

“怎樣度過學齡前階段的分離焦慮?

讓孩子知道感到緊張是正常的

注意不要對孩子說“你已經是個大男孩了”這種話,相反,你需要擁抱孩子,說一些安慰的話,比如“我知道你感到緊張,想一想以前你有什麼事情一開始特別緊張,後來什麼事都沒有。還記得你第一次去游泳嗎?”你要告訴他,他的'感覺是正常的——而且他一定能夠應付得過來。“我們經常爲孩子的自主感到自豪,但是,我們沒有看到的是,通往自主的道路上總有對父母適度的依賴。”佩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馬克·索金博士說。

寶寶有分離焦慮是因爲你的安全感不夠 第2張

增加一對一相處的時間

詹妮弗·萊爾把新生的小寶寶帶回家的時候,她兩歲半的女兒朱爾斯只要媽媽需要照顧小弟弟的時候都會發脾氣。於是,萊爾決定給朱爾斯更多的關心,特別是在準備給女兒的零食時。她說“我會放慢速度,讓女兒參與其中。製作奶昔的時候,我會讓朱爾斯幫我加水果和牛奶,然後按下料理機按鈕。”專家說增加與孩子一對一相處的時間會讓孩子對父母的愛更自信,減少威脅感。

形成固定的睡前模式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好主意,但是在孩子度過一段相對艱難的成長階段時,這一習慣尤爲有用。這能幫助他了解不管怎麼樣,他的世界總是有秩序的。你甚至可以列一張時間表,寫上晚上要做的事情。比如:6:00,晚飯,6:20,洗澡,6:40,換睡衣,6:50,故事時間,7:00,睡覺。

不要讓步

學齡前兒童的分離焦慮會讓孩子在某些方面出現行爲倒退,比如要求安撫奶嘴或者要求和你一起睡。當你忍無可忍的時候,很自然地會想用最容易的方法,然後就會放鬆已經建立起來的規則。“重要的是,孩子需要規則,”巴斯維說,“如果你妥協了,把奶嘴給了他,再想拿走就會難上加難。

努力不要改變規則,相反,你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擁抱和親吻。除此之外,保持常態,你向孩子傳達的信息是,他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失常。”當然,我們偶爾會妥協。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比計劃中的有所退讓,放鬆一會兒,然後再試一次。

寶寶有分離焦慮是因爲你的安全感不夠2

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學前兒童常見的一種心裏疾病,因爲和自己最親密的人分開而造成的心理變化,最親密的人通常指的是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者,這個人可能會是媽媽,也可能是奶奶,甚至是保姆。孩子的分離焦慮可能會在不同的年齡段裏都會出現。

對於一歲前的小嬰兒來說,一旦孩子進入分離焦慮,會變得特別愛哭鬧,特別難以安撫,甚至會開始生病。孩子之所以表現不同,是因爲不同的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同。

嬰兒分離焦慮的表現

孩子的生活習慣突然間完全不一樣

女兒四個月的時候我回公司上班,奶奶來照顧她,但是奶奶直到我上班前一天才來。上班之前女兒白天上午下午各睡一覺,晚上一次可以睡夠6個小時。

但是從上班第一天開始白天睡眠開始減少,晚上醒來吃完奶開始不睡,要玩兩個小時。明明白天睡得少了,結果晚上睡眠也變得越來越差。

如果孩子因爲主要照顧人的改變突然間生活規律全打破,那麼有可能他正在經歷焦慮。孩子不會說話,但是她身上的變化就是問題的表現。

看見陌生人開始哭泣

七八個月的孩子開始認生,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看到陌生人或者陌生的環境孩子就開始哭鬧,很難被安撫,除非遠離陌生人。

雖然是對陌生人感到害怕,焦慮,孩子的這種表現也是分離焦慮引起的。

寶寶有分離焦慮是因爲你的安全感不夠 第3張

媽媽不能離開一刻鐘

在孩子進入七八個月的時候,媽媽們會發現孩子們放不下了。媽媽一刻都不能離開,從客廳轉身去廚房孩子可能就會哭鬧不止。做遊戲的時候總是會不時的回頭去找媽媽,生怕媽媽離開了。甚至出門後總會掛在媽媽身上,一刻都不願意下來。

可能前一週孩子還是好好地,突然間變得特別粘人,這就是孩子進入了分離焦慮。

面對分離焦慮避免錯誤的做法

面對分離焦慮,很多媽媽們總是會走進兩個極端。這是大部分媽媽會選擇的做法,但是恰恰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

做法一,以爲孩子缺乏安全感一刻不離

一旦孩子出現分離焦慮,這是因爲孩子已經從母子共生的意識向自我獨立的意識過渡,孩子開始認識到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獨立的,有時候甚至沒有媽媽。因爲懼怕,所以纔會感到焦慮。

很多媽媽這個時候會覺得,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離不開自己,是自己給的安全感不夠,所以開始無時無刻陪伴孩子。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媽媽身心俱累,孩子的分離焦慮卻越來越嚴重,因爲過於依賴媽媽,一刻都不想分離。一旦分離會讓孩子的恐懼感增強,無形中會延長孩子的分離焦慮。

家長要意識到,這是孩子邁向自我獨立的特殊階段,並不是缺乏安全感。

寶寶有分離焦慮是因爲你的安全感不夠 第4張

做法二,強制分離

很多媽媽覺得孩子太粘人,爲了鍛鍊寶寶,往往選擇突然給孩子更換照顧人,或者因爲害怕孩子哭鬧會突然間玩消失,不打招呼就出門。

這樣做,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任何過渡,孩子可能會很乖,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孩子內心的感受,他會感到自己被遺棄,無形中內心的焦慮會更嚴重。

面對分離焦慮應該怎樣做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分離焦慮,是因爲孩子的記憶力讓他明白媽媽的重要性,但是他的大腦還不夠成熟,他並不知道媽媽的離開並不代表着消失。

當孩子不高興的時候,俯身用語言和擁抱安慰孩子,但是不要抱起他。

我們可以安慰孩子,但是不要總是事事都要抱起孩子,如果總是如此,會讓孩子在媽媽身上待得更久。

用輕鬆愉快的態度迴應寶寶的哭聲

孩子的分離焦慮和父母的態度有着直接關係,如果父母自身可以做到不焦慮,讓孩子感受到輕鬆,至少不會加重孩子焦慮的心情。

注意你的語氣,不要反應出孩子的驚慌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哭鬧的時候,總是比孩子還要緊張,孩子可以從父母的表情中讀出一件事情的影響。

比如孩子開始哭泣,媽媽焦急的回答到:媽媽馬上回來,寶寶彆着急,這種聲調是會影響到孩子更加慌亂。

寶寶有分離焦慮是因爲你的安全感不夠 第5張

不要用哭聲控制法讓孩子入睡

哭聲控制法也叫“費伯法”,指的是媽媽對孩子的哭鬧不予迴應,讓孩子的哭聲放任自流。等到孩子哭累了,知道自己的哭聲不會換來父母的安慰,就會放棄哭鬧自己入睡。

這樣的方式就是在告訴孩子:我放棄你了我不管了,你的哭聲不能影響到我,會破壞親子之間的信任感,讓孩子有了被拋棄的心理陰影。

跟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

幫助孩子建立媽媽消失後還是會回來的。孩子空間感的建立會明白物體永存的規律,但是這個過程需要媽媽幫助孩子來建立躲貓貓就是很好的遊戲。

遊戲的特點在於躲貓貓的時間和距離都可以逐漸的延長,讓孩子一點一點適應。

幫助孩子建立信任

看到媽媽離開,孩子會開始哭泣,這很正常,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建立信任,可以讓孩子更快的適應。

注意觀察孩子。

真正理解寶寶的需求,做到及時,準確的迴應,讓孩子日常生活中情緒和需求可以及時的得到滿足。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吃飯,睡覺,玩耍每天都有固定的生物鐘,可以讓寶寶的生活更有預見性,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和孩子一起有互動的聊天。

有互動的聊天在於眼神的互動,儘管孩子還聽不懂,但是經常和孩子聊天,可以讓孩子心情愉悅。對寶寶的哭泣及時做出迴應。孩子哭鬧背後肯定是有原因的,當孩子哭泣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迴應孩子,以自己理解的想法,像孩子來描述他自己的感受。比如:已經3個小時了,寶寶已經餓了。

寶寶有分離焦慮是因爲你的安全感不夠 第6張

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

《實用程序育兒法》中提到,只有白天的小睡和晚上足夠的睡眠,可以保證嬰兒在情感上更能處理生活中遇到的事。

不要寸步不離,給孩子探索的空間,讓孩子享受獨立。

父母一方面要表揚孩子,另一方面要鼓勵孩子去探索。

可以用-hold back(剋制),當孩子哭的時候先想一想孩子爲什麼會哭泣,不要過早介入。

E-encourage exploration(鼓勵探索)讓孩子去發現新的玩具,或新的玩法,不要直接教給孩子。

L-limit(限制)一次不要給予孩子太多,眼花繚亂會讓孩子慌亂。

P-praise(表揚)嬰兒期開始多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結果。安排活動在寶寶狀態最好的時候。孩子一旦過渡疲勞就會情緒失控,安排活動的時候最好在寶寶狀態好的時候,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