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理解孩子

本文已影響1.78W人 

在學習和工作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隨筆:理解孩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1

作爲一名幼兒園教師就像是培育一棵樹,需要給孩子安靜、細緻、穩定、從容的“愛”,讓孩子自由的成長,給予他們充分發揚的空間,讓他們的枝幹伸展的更加寬廣,然他們的樹幹越長越粗,越長越壯,讓他們吸收最好的營養,接受最溫暖的陽光,在他們還是一顆小樹的時候爲他們將來能夠長成一顆參天大樹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他們能夠在寬鬆的氛圍裏成長,孩子只要有了廣闊的天地和快樂的心情,想象的翅膀才能展得更開,孩子的未來才能夠飛得更高更遠。

理解和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觀點和看法,因爲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能夠得到理解和尊重,作爲時刻和孩子在一起的老師,我們要深刻的認識到: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我們應給孩子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我們應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與孩子平等相處,與他們成爲知心的朋友,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每個孩子都具有自己的特點都擁有巨大的潛能,孩子的潛能的發展更多的是來自老師對其的無限的信任與尊重,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被壓抑住了,要學會觀察孩子,讚美他支持他,一個微笑,一個鼓勵,一個大拇指,一句溫馨的話語,一個愛撫的動作他們就會興高采烈,就會馬上表現的非常積極,流露出開心的笑容。

孩子們的世界是豐富多采的,在很多時候,孩子們會冷不丁的冒出一個個奇怪的想法來,所以我們要學會用觀察的視角,感受分析孩子們的所思和所想,要把自己看成與孩子完全平等的人,與孩子一起活動,一起玩耍,一起歡樂,一起悲傷。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地深入孩子心靈的深出,與孩子有一種心心相印的信任和理解,讓孩子做出選擇和決定,孩子們只有在自由的不受壓抑的心態下才能感到幸福。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會發光的金子,在每個地方每個角落都會發出耀眼的光芒,我們要善於去發現他,要讓他們的光芒照耀四方,給予孩子更多的笑和自信,激起學生的靈感,給孩子自由廣闊的空間,那他們盡情翱翔,快樂的成長自己。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2

凱凱是個靦腆、內向的男孩子。這天午睡起牀,凱凱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大家知道他又尿牀了。一些孩子哈哈大笑,“這麼大了,還尿牀!”“真難爲情!”“你怎麼還尿牀?”。凱凱低下了頭,用手使勁拽着被角,眼裏噙滿了淚水。看着這幾個笑他的孩子,我立刻板起了臉,“不要笑了,你以前沒有尿過牀嗎?那時候大家笑你了嗎?凱凱這幾天身體不太舒服,今天他又睡的太沉了,所以會這樣!能這樣對待小夥伴嗎?”被我這麼一說,大家頓時安靜下來。“凱凱,沒關係的!不用緊張,以後要小便提早去,好嗎?”聽了我的話,孩子的表情一下子放鬆了下來,朝我認真地直點頭。於是,我馬上打電話給他的奶奶,叫她帶褲子來換。

接下來的幾天,我都輕輕地走到他的小牀邊提醒他,他也會笑咪咪地點點頭……從這件事中,使我深深地認識到,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自覺地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隱私,消除幼兒尿牀的畏懼心理。更要給孩子愉悅的生活環境,多跟孩子交流才能讓孩子在溝通中感到理解、支持、寬容與尊重,感到自己被老師所關心和喜愛。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3

週五的下午活動是帶孩子們一起在幼兒用書第三冊上找不同,以及講評活動。因爲一共有正反兩面,一面是圈出相同的糖果,另一面是找出不同的玩具。活動之前,我思考了一下,讓幼兒先找相同的,然後再圈不同。我在前面做了示範,並且詢問有沒有不懂的地方,然後讓他們自己去動手找。

然而,在幼兒的反饋情況來看,找相同的好多都不會,找不同的更別提了。有一部分孩子是對的,我讓做對的孩子去幫助不會的。

我發現還有幾個孩子可能思維停留在找相同的上面,所以四個一樣的玩具圈了出來,留下來一個不一樣的,但是我的要求是,圈出不同的。

於是我就思考了一下,詢問她,爲什麼四個都圈出來了,她說一樣的,然後我和她說了我的要求是圈出不同的,所以你可以換一隻顏色的蠟筆,把不一樣的圈出來。然後她就不懂了,站在那裏傻看着我。然後我想了一下或許她已經知道了,我的要求也達成了,就不拘泥於這種形式了吧,就讓她走了。

事後我回想了一下,似乎每個環節我都表達的很清晰,爲什麼孩子們會很少對的呢,甚至連找相同的都找不出來。似乎以後可以考慮適當減少量,相同不同孩子似乎混了。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4

一天早晨,一個小朋友的媽媽問我:“老師,誰是誠誠?”

“怎麼啦?”

“昨天我的孩子誠誠打她了,這兩天也不願意來園。”就在這時,誠誠進來了。

“琳琳,你來了?”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那位家長也迎上去說:“你就是誠誠?你打她了?”她指指自己的孩子。

誠誠先是看了看我,然後又看看那個小朋友,突然“哇”地哭了起來。

“誠誠,你打小朋友了?以後可不能這樣了。”誠誠媽媽安慰着。

看到這,我覺得可能誠誠瑜被冤枉了,因爲平時如果他真做錯了事,老師批評他都不會哭的;但如果冤枉了他,就會大哭不止。託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太弱,一時說不上來,哭是最直接的表達。那個孩子坐在最後面,誠誠比較調皮,愛跑到後面去玩玩具,不小心碰着倒是有可能的,這也提醒我是否應把桌子再往前拉一拉?另外,也得時刻教育孩子們要慢慢走,別跑,學會“走”路,而不是“跑”路。

託班孩子故意打人的情況確實不多,通常是玩玩具發生爭搶,走路碰撞或者向對方發出玩的邀請的時候發生的誤會,所以請家長朋友不要着急、心疼,理解了別人的孩子,也就是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5

孩子有這樣的看法:“每當我和爸爸的意見不一致時,他都以勢壓人,不讓我說話,有的批評的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家長不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也不調查問題的來龍去脈,而是一味地大發脾氣,嚴格地說,這種做法是違背教育宗旨的。

有位心理學家說過:“父母和子女發生矛盾,是在所難免。作爲長者,應該讓孩子把意見申述完,要耐心地傾聽,如果不等孩子講完話,家長就主觀臆斷地下結論,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後果,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將會表現得十分強烈。”每個人都盼望別人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所說的話纔會發生效應,何況在許多爭論中,孩子往往是站在真理一邊的。

兒童由於身體、智力發育的不成熟,有許多不同於成人的特點。所以,比成人更需要理解。可有些家長忽視了兒童的這些特點,常常不自覺地用成人的行爲標準要求孩子,其結果往往對孩子造成傷害。

家長正確理解孩子的關鍵是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徵和理解能力低的特點。例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孩子把新玩具能拆開的地方都給拆開,他想知道里面的祕密,這正是兒童的好奇心所致。好奇心是兒童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家長對此應正確理解,不要簡單粗暴地制止孩子。再如,兒童由於理解能力低,常常不能理解家長的教導。家長用反語說:“你就這樣做吧!”“你就淘氣吧!”可孩子不理解大人語氣變化的涵義,誤以爲是一種鼓勵。因此,家長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說話或教導時應考慮孩子理解能力。沒有對孩子真正理解的愛是一種盲目的愛,只有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愛護孩子、教育孩子。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6

爲了迎接六一兒童節的到來,五一假期過後,我們幼兒園裏的所有班級都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節目排練中。我們大二班排練的是《竹竿舞》,每天在保證一日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下,還要抽出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練習舞步。

那天是個豔陽高照的晴天,我們師幼一起來到了戶外的操場上進行排練。伴隨着清脆悠揚的音樂,孩子們全神貫注、一絲不苟的跟着音樂的節拍跳動步法。我們兩位老師在其側旁時時關注和指導。

正在練習中,我發現明瑞小朋友的步子因爲跳得過快,沒有和伴奏音樂一致,導致和跟他同組的孩子們不協同,於是我對他作出了提醒:“明瑞,你的步子太快了,跟隨節拍,自己調整一下。”他聽了,我發現他臉上原本燦爛的笑容僵硬了,緩緩的垂下了頭,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恐慌。或許是由於緊張,又或許由於分神的緣故,這時候的他一不小心,被腳下的竹竿絆倒了,摔倒在地上。我趕緊把他扶起來,扶他到旁邊的空閒處休息一會兒。

休息一段時間後,我檢查了一下,發現並沒什麼大礙,明瑞又繼續加入到了大家的集體練習中。旁邊的我着重觀察他的表現,從他緊張的眼神中,我意識到他對我心存戒備,我的“好意”沒有被孩子理解,我爲我的“好意”到給孩子的壓力而自責,更爲我的“好意”帶給孩子的膽怯而深感不安。懷着內疚的心,我輕聲把明瑞叫到了一旁說:“明瑞,現在老師給你示範一邊,然後你再跟着我一起跳幾次,找找節拍,感受一下,好嗎?”他默默地使勁點點頭。經過幾次演練和示範動作後,我又和他說了幾點自主調整錯步、叉步的小技巧;最後我和顏悅色的對他說:“明瑞,你平時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都不錯,老師相信你多加練習後,竹竿舞肯定也會很嫺熟,但是一點要注意安全,千萬不可以再絆倒了奧。”他聽了我的話,臉上緊張的表情舒張開來,,眼睛變得炯炯有神,綻放出了往日的光彩。在我的期待和鼓舞下,明瑞再次加入到了隊列中,這一次跳得非常標準,我對他伸出了大拇指,我的他的目光交織在一起,我們都會心的笑了。

這件事使我深深的體悟到,對於孩子的教育和說服,一定要讓他們明白、理解,否則就會出現背道而馳的後果。老師要用自己的耐心、細心去真誠的面對每一位幼兒,諄諄教誨,用心教育,做到“真心換真心”。讓孩子理解老師的用心,讓老師體會孩子的天真快樂。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7

霖霖小朋友是個聰明、思維活躍、發言積極,而且還是個閒不住的孩子,每天早上來園時,總會低着頭,看起來一副害羞的表情,這樣的表情在他臉上最多隻會逗留五分鐘,很快他就會活躍地穿梭在幼兒園的哥哥角落,並且會活躍一整天(除了睡着的時間)。針對霖霖的表現,我們也就見怪不怪了,也沒有更多地去觀察他,只要他快樂就好。可是最近幾天經常有小朋友來告他狀,有的說霖霖把我推倒了;有的說霖霖把我的紙飛機撕壞了,也有說霖霖破壞我搭的積木等等。但當我們問他時,他總說不是他,是別的小朋友,無論怎麼說,他都不願承認,我們因爲沒有看見他,也不能輕易地斷定。爲了證實孩子們的告狀,於是我們決定對他進行仔細觀察。

觀察一:

玩完玩具後,小朋友都在收拾玩具,霖霖拿着小椅子,在教室裏推來推去,當看見小朋友撿的一筐雪花片玩具放在地上,他有心地擡頭看看我,我忙把視線移開,見我沒注意,他就一隻腳邁進筐裏,使勁在玩具筐裏踩,雪花片立時飛濺出來,幾腳下去,把雪花片全部踩了出來,他的臉上還露出滿足的笑容。當小朋友告他的狀時,他立刻就說:“老師,不是我,我沒踩。”我說:“那是誰踩的?”他會指着旁邊的小朋友說:“是他。”

觀察二:

小朋友在玩《許多小魚游來了》的遊戲,超超小朋友不小心碰着了他,他擡手就重重地打了超超一下,超超哭了起來,其他小朋友說霖霖打超超了,而霖霖矢口否認:“我沒打他,不是我打的。”

觀察三:

吃飯時,霖霖把不愛吃的菜放在了婷婷小朋友的碗裏,偏偏婷婷也不是好欺負的,就是不讓放。這樣,兩個孩子就吵了起來,當我走近他倆時,霖霖搶先說:“老師,婷婷要把菜放我碗裏。”而婷婷也不甘示弱說:“這菜是霖霖的。”我說:“老師也看見了,是霖霖先把菜放到婷婷碗裏的。”他還堅持說不是他先放的。我生氣地又說了一遍,他竟哭着大聲說不是他。

(一)調查與分析:

究竟什麼原因引起他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爲了遮掩自己的錯誤到了撒謊的地步。離園時和他媽媽進行了交談。從他媽媽那裏瞭解到,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忙,霖霖從小就有奶奶帶着。他從小就好動、腦子轉的快。在家裏又非常調皮,做錯事時,爸爸會經常批評他,爲了逃避批評,由於他的聰明,經常會找一些理由爲自己辯解,但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忙沒時間聽他辯解,有時他能逃避錯誤,這就可能造成了他爲了遮掩錯誤而撒謊的原因。

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都不一樣,霖霖雖然思維敏捷,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但是由於年齡小、知識經驗貧乏,對於事物的辨別能力差,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卻很強。在做這些事時,他決沒想到做這些事情是不對的,小朋友的告狀,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爲了逃避老師的批評,他就用慌言掩蓋自己的行爲,慢慢地他就養成了不願承認錯誤的不良習慣。

(二)策略與效果。

1、尊重個性,換位疏導。爲霖霖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當孩子犯錯誤時,不在集體面前揭露他,單獨和他談談。一方面尊重他,表示對他錯誤行爲的'理解,提出遇到這樣的事情的解決辦法。另一方面引導他學習換位思考,讓他知道他的行爲會給別人帶來不快樂。讓他知道出了問題應該自己承擔,不能賴在別人身上。

2、更多關愛,減少壓力。給霖霖母親般的關愛,讓他覺得老師也像媽媽一樣關心她,使它具有安全感,減少他心中的壓力。另外和他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話願意與老師交流,相信老師。老師有時應接納、理解他的一些行爲。

3、家園合力,配合教育。給霖霖的爸爸以建議,無論多忙,也要抽空多陪陪孩子,以父親博大的胸懷,男子漢的形象影響孩子,養成敢做敢當的良好習慣。

通過多方面的教育,霖霖在不斷地改變着,欺負別人的行爲也有所改善,孩子們的告狀漸漸少了,有時他對自己的錯誤行爲也能勇敢的承認了。相信經過老師和家長的配合,以及孩子自身的努力,相信霖霖一定會成爲一個敢於承認錯誤病能改正錯誤的勇敢孩子。

(三)總結與反思。

當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我們老師應用一顆寬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長中的問題,他們畢竟是年幼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與生俱來的天真、稚拙和頑皮。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有犯錯誤的權力,我們老師應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展開觸動孩子內心體驗的教育,最有效的要讓他們通過思考,去看清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8

碩碩是我班一位非常淘氣又脾氣倔強的小男孩,平時稍有一點不稱心就會亂髮脾氣,一發起脾氣來,他就會推桌子,翻椅子,摔玩具等,我們也經常地和他爸爸、媽媽溝通,他爸爸也經常對我們說起孩子在家亂髮脾氣的現象,他們家長也非常頭疼孩子的這個性格,罵也罵過,打也打過,就是沒有效果,他也經常叫我們老師幫忙教育,於是,我們也一直在找機會,尋找能幫助孩子改掉這個脾氣的好方法。

一次,孩子們正在玩區角遊戲,碩碩在建構區裏和幾個小男孩在搭積木,一會兒,就聽到一位孩子在喊:“老師,老師,他們兩個在搶玩具,”我過去一看,只見碩碩和軒軒兩個人都拿着一個玩具不肯鬆手,而且都說自己先拿到的,於是,我就讓他們使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軒軒贏了,理所當然軒軒先玩,這是,碩碩的牛脾氣又來了,一下子把桌上的玩具推翻到地上,還一個勁地哭着、跳着。看到這個情景,當時我心裏想,明明自己輸了,而且說了軒軒玩一會兒就會給他玩的,怎麼這麼沒耐心,這麼倔強的,我也有點生氣了,於是我立刻批評了他。只見他用兩手捂住耳朵,眼睛不看我,腦袋扭向一邊,表示出非常反感的樣子。我一看他的表現,知道這個倔強的孩子對批評肯定一時還接受不了。於是,我立刻改爲鼓勵的口氣:“碩碩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只是心太急了,想快點玩這個好玩的玩具,而一時不小心把玩具打翻了,是嗎?快來!老師和你一起撿玩具;要不然,別的小朋友該給提意見了,怎麼把玩具寶寶扔地上呢,這樣玩具寶寶也會哭的呀?”他雖然沒有完全轉過彎來,但捂着耳朵的雙手放下來並開始慢慢撿玩具。在我不斷地鼓勵下,他把地上的玩具全撿乾淨了。這時,軒軒拿着剛纔那個玩具也過來了,並對他說:“現在這個玩具輪到你玩了,給你吧,”只見碩碩爽快地接過玩具,臉上慢慢地露出了笑容。

事後我又單獨找來了碩碩,並用柔和的話語和他聊天式的談心,從而讓他在感到老師理解他,和他有共同語言,這樣,在他心情愉快的時候,我又抓住這個教育時機,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行爲是不對的,並願意改正。這件事也讓我感受到,老師柔和親切的態度、敏銳信任的眼神,幽默活潑的話語、都會使孩子獲得愉悅的感受,而孩子們也正是在這寬容諒解的氛圍裏,纔會消除牴觸心理,獲得尊重、理解,從而使一些不良習慣得到改善。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9

今天早晨,孩子們入園時都帶來了自制玩具。這種玩具製作方法很簡單,就是利用廢舊材料,如牙膏盒子,藥盒子做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傢俱等,由於取材方便,製作簡單,深得孩子們和家長的喜歡。

孩子們將自己的玩具交給我,都很開心很自豪的告訴我,是爸爸媽媽和他們一起做的。這時,李xx也擠過來,將他的玩具放在我手心,喲,真特別!我仔細一看,用了幾個鐵盒子做成的,上面還有牙籤,看上去像一個皮球。正想問他,他轉身去玩玩具了。

等收齊了孩子們的玩具,我作了一下比較,覺得李xx的玩具太具危險性了,因爲比較重還有牙籤,玩容易造成傷害。我想了想,就隨手把牙籤拔掉放進了垃圾桶。

課間休息時,李xx忽然拿着那被丟棄的“牙籤”,滿臉委屈的說:“老師,你怎麼把我的東西扔進垃圾桶了呢?這可是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呀!”我頓時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多麼大的錯誤!我傷害了一個孩子的自尊心,我的臉燒的滾燙,誠懇的向他道了歉,並向他解釋丟棄的原因。我們經過商量,決定將牙籤換成棉花棒,我和李xx一起“改裝”了這個“球”。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10

那是一次戶外活動,我班有幾名幼兒在玩攀登架,我發現建邦爬得太高了,就非常着急,對他大聲喊:"建邦,快下來"。這時,我發現建邦臉上原本燦爛的笑容僵硬了,緩緩地垂下了頭,邊偷看我邊慢慢地往下爬,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恐慌。

"韓老師,我下次不再爬那麼高了。"建邦聲音怯怯地對

我說,從他緊張的眼神中我意識到我已成爲他戒備的對象,從他怯怯的聲音中我讀出了我們之間的不平等。我爲我的"好意"沒有被孩子理解而不安,我爲我的"好意"帶給孩子的壓力而自責,懷着內疚的心,我把建邦叫到跟前對他說:"建邦是一個勇敢的孩子,我相信你能像剛纔一樣爬得那麼高,但是,一定要握好,注意安全。"親切的話語撫平了他臉上緊張的表情,消除了她對我的膽怯和戒心,建邦迷惘的眼神不見了,又大又圓的眼睛恢復了往日的光彩。這時,我把孩子們都叫來,一起爲建邦鼓掌加油,在我和孩子們的鼓舞聲中,建邦又一次敏捷地爬上了攀登架,在一片歡呼聲中,我和建邦愉悅的目光交織在一起,這時,我真正體會到什麼纔是孩子的快樂。

"老師,你看!"建邦興奮的小臉上盪漾着甜甜的歡笑。他那真誠和信任的目光又一次深深打動了我,孩子是多麼容易滿足呀,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讓他們非常感動。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11

一天早晨,一個小朋友的媽媽問我:“老師,誰是李朱辰?”“怎麼啦?”“昨天我的孩子說李朱辰她了,這兩天也不願意來園。”就在這時,李朱辰進來了。“朱辰,你來了?”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招呼,那位家長也迎上去說:“你就是李朱辰?你她了?”她指指自己的孩子。李朱辰是看了看我,然後又看看那個小朋友,突然“哇”地哭了起來。“朱辰,你小朋友了?以後可不能這樣了。”朱辰媽媽安慰着。

看到這,我覺得可能朱辰被冤枉了,因爲平時如果他真錯了事,老師批評他都不會哭的;但如果冤枉了他,就會大哭不止。託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太弱,一時說不上來,哭是最直的表達。那個孩子坐在最後面,朱辰較調皮,愛跑到後面去玩玩具,不小心碰着倒是有可能的,這也提醒我是否把桌子再前一?另,也得時刻教育孩子們要慢慢走,別跑,學會“走”路,而不是“跑”路。

託班孩子故意人的情況確實不多,通常是玩玩具發生爭搶,走路碰撞或者對方發出玩的邀請的時發生的誤會,所以請家長朋友不要着急、心疼,理了別人的孩子,也就是理了自己的孩子。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12

孩子們總是有許多希奇古怪的想法和做法,用開水去澆花,說用冷水花會感冒的,把電動車拆開說是看看爲什麼它會自己開,是不是有司機在裏面……作爲一位幼兒園老師,怎樣去教育幼兒,對於他們的好奇心給予正確的引導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當然一味的指責他們是不對的,很巧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建議我們幼兒園教師應該用一顆童心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夥伴,從中把孩子引向正確的人生之路。

我們班的劉書齊就是這樣的孩子,看,小朋友又來告狀了。

“老師,琪琪把毛巾扯壞了

孩子們拉着我來到廁所裏,可不是嘛,原來很平整的新毛巾已經皺來一起了,毛巾上還拖着幾條長長的線,地上也有幾根。琪琪低着頭看着毛巾,很難過的樣子。

“老師,您看,這毛巾都不好用了。”孩子們嚷着。

“我想,一定有他這樣做的原因,讓我們聽他講一講他爲什麼把毛巾弄成這樣,好麼?”

孩子們都靜下來了,“我看見毛巾上有個線頭不好看,我就想把它揪下來,可是越揪越多,怎麼也揪不完,毛巾就成這樣了。“原來是這樣,琪琪並不是故意的,他不知道毛巾用許多線橫豎織成的。”

一場xxx就這樣平息了。孩子就是天真可愛的,“闖禍”並不是他們的初衷,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去嘗試着解決一點問題,作爲教師要用童心去理解孩子,給孩子留一份想象與創造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13

分析地點:中一班分析對象:中一班全體幼兒

磁鐵是孩子門既熟悉又喜歡的小玩意兒,我們老師常用磁鐵把一些掛圖、卡片等貼在黑板上,孩子一有機會,就會用磁鐵相互吸着玩。我一直以爲,孩子們對“磁鐵能吸什麼?”這一問題應該比較清楚,但是在一次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對磁鐵的認識並不如我想象的那樣清楚。

一天活動課前,我問到班級裏的孩子:“磁扣裏的小磁鐵能吸什麼啊?”侯思彤說:“磁扣能吸住杯子。”源源說:“磁扣能吸到黑板上。”濤濤說:“小磁扣能吸住紙不讓它掉下來。”我發現了孩子們認識上的問題,反問道:“小磁扣真的能把紙給吸起來?”個別孩子搶着說:“能!黑板上的掛圖都被磁扣吸到黑板上了。”原來,孩子們看見磁鐵把掛圖貼到黑板上,以爲小磁扣吸的是紙。這時,我真想告訴他們,小磁扣吸的可不是紙,而是黑板。可我沒這樣做,而是提議大家去動手試一試,磁扣到底能不能吸紙。孩子們響應着,紛紛拿着班級的小磁扣去吸不同的紙,這時濤濤拿了一張紙來到我面前說:“小磁扣吸紙就是吸不住,可是他能把紙吸到黑板上。”聽他這麼一說,車榮博便說道:“因爲小磁扣的鐵是黑色的,黑板也是黑色的,所以能吸上。”於是我問:“是所有黑色的東西都能被小磁鐵吸起來嗎?”孩子們沒有做肯定的回答。我鼓勵他們在去試一試。結果孩子們發現黑色的杯子蓋能被磁扣吸住、而黑色的筆、黑色的木梳不能被磁扣吸住,我爲孩子們的發現而高興,從而證明了能否被小磁扣吸起來與顏色沒有關係。並且我把孩子們找到的能被磁鐵吸起來的東西一一列在前面,然後和孩子們一起分析這些東西都是什麼材料作成的,而那些不能被磁扣吸起來的東西都不是鐵做的。由此,孩子們對磁扣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新的發現。

通過這個案例,我深深體會到:真正的學習應該是一種體驗。體驗越深刻,感悟越透徹。幼兒只有通過自己親身嘗試、實踐獲得的知識經驗纔會真實而有意義。我們每個人學習過程都是如此。教師面對幼兒認識上的偏差,一定要放棄急於“糾偏”的念頭,而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等待孩子,富有技巧地給幼兒預留探索、體驗、發現的空間。這種相信、理解、等待所帶給幼兒的將是終身可享用的財富。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14

早晨,孩子們都開心地加入晨間區域性遊戲活動中。教室裏傳來了果果的哭聲:“陳老師,傑傑打我。”我很生氣,忙走近了問:“傑傑爲什麼打小朋友?”傑傑皺着眉頭說:“他沒有坐好。”原來果果做遊戲的時候,沒有坐在椅子上,而是拿着積木在教室裏到處跑。傑傑知道這樣做是不好的,很危險,想阻止他,一着急,就打了果果。

傑傑是班裏的大哥哥,聰明能幹,理解能力特別強。只是有時和小朋友之間會有過激的行爲,特別針對班裏的果果。每次跟傑傑講道理的時候,他都會很誠肯地點點頭,說以後不這樣做了。或許爸爸是警察的緣故,傑傑常常會有見義勇爲的表現。同時家訪時聽到爸爸媽媽說孩子在家常常會說老師說過的話,告訴小朋友很多的道理,可以看出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根據以上的分析,我沒有采取簡單的方法提醒他而是分析情況幫助他糾正,首先對他的想法我給予了肯定,讓他知道老師理解他,欣賞他的想法。我和他還有了下面一番談話:“傑傑喜歡老師嗎?想做小老師嗎?”“喜歡,想。”“小朋友做錯了事,老師會打小朋友嗎?”“不打,會提醒。”“知道爲什麼嗎?因爲老師是你們的好朋友,好朋友要相親相愛,好朋友是不打架的。以後,果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可以提醒他,或者告訴老師,讓老師和你一起來解決,好嗎?”傑傑點了點頭。

傑傑做起小老師像模像樣,他的小眼睛總是亮亮的,特別善於發現問題,還能用好的方式來處理一些問題,避免了採取攻擊性行爲。

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所有的成人必須在大量的生活細節中,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給孩子一個積極健康的人際環境,幫助孩子們體驗共同生活的樂趣,形成良好的自我與他人意識,最終獲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15

相對於小班小朋友的聽話,中班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生,對於某些事情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再一次音樂活動中,我複習剛剛授的一首新歌曲《扮家家》,歌詞中唱到“我來做爸爸呀,我來做媽媽”,我問他們:“你們玩扮家家的時候,你會扮演什麼角色呢?”小朋友熱烈的討論了起來。

妞妞對我說,她在家裏和隔壁鄰居小姐姐也玩扮家家的遊戲的,在遊戲中,她們會來扮演“小公主”。鈺鈺聽到了“小公主”,馬上就起來跟我說“公主都是住在城堡裏的,應該先給公主搭一座漂亮的大城堡,這樣她纔有家。”旁邊的凌凌也搭話說:“我媽媽給我講的故事裏也有公主的,她們也是住在大城堡裏的。”這時又有幾個小朋友說道:“白雪公主的故事裏就有公主,她也是住在城堡裏的,後來還有王子呢”。

孩子們對於“公主”和“城堡”這兩個詞非常的感興趣,也展開了熱戀的討論。既然孩子們這麼熱衷於這個話題,那我就在遊戲的時候讓他們來體驗一下。今天的娃娃家變成了“公主之家”,請小朋友來扮演公主、僕人等,在建構區請他們來搭建公主的城堡,美術區的小朋友他們則負責來幫公主設計漂亮的衣服,設好之後還可以送到商店裏去出售。

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給幼兒的僅僅是一個空間,一次機會,順着他們的思路,我們會發現他們小腦袋裏想的不一樣的東西。瞭解真實的他們,我們纔會更好的引導他們學習。

再一次午後散步的時候,我們來到了一塊陽光明媚的草地上。一邊走,一邊觀察着落在草地上的樹葉。突然,樂樂輕輕的和邊上的小朋友說:“你們看,太陽一直跟着我們走呢。”他的這句話引起了小朋友們的注意,他們一起看着太陽,發現我們走到哪裏,太陽真的就跟到哪裏,真是太神奇了。

太深奧的科學道理小朋友們是不會懂的,但是簡單的瞭解一下,他們還是很願意的。於是散完步回到教室之後,我跟他們說其實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在不停的轉動的,它還會圍繞着太陽不停的轉啊轉,所以我們看上去纔會覺得,太陽一直跟着我們走。

作爲老師的我們,去了解孩子,關注孩子的想法、興趣纔是最重要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