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愛情觀的區別

本文已影響5.44K人 

兩種愛情觀的區別,愛情觀是人們對愛情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很多時候愛情觀是人生觀的反映。但是愛情觀在人生的不同的表現是不同的,下面來了解兩種愛情觀的區別。

兩種愛情觀的區別1

第一種:爲了戀愛而戀愛

還記得很多年前看過的一檔相親節目上,有一個空姐說她身邊的朋友都會趕在30歲之前把自己嫁出去,不管對方是不是自己喜歡的。

30歲,對很多女性來說是一個年齡的分水嶺。30歲之後要面對的家庭壓力和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單身的大齡女性常常要面對來自熟人或是陌生人的“拷問”:“你都三十多啦?怎麼還沒有結婚啊?”這些詢問會給人很大的壓力,導致很多女性會有年齡焦慮。

而這種焦慮不僅僅只在30歲後的單身女性身上出現,甚至很多二十多歲剛工作的女孩也會出現這種焦慮。

她們或是因爲家裏人過早的催促,或是因爲自己對未來的迷茫,想要找一個合適的人互相依靠。

很多女性帶着這種焦慮“迫切”地去尋找戀愛對象或是結婚對象,她們覺得一切事情都可以放在戀愛後再說,合適更好,不合適也可以磨合。當務之急就是先談戀愛,爲了自己的心理安慰也爲了安撫家人。

兩種愛情觀的區別

第二種:緣分到了,愛情自然就來了

華晨宇曾經在一個訪談裏說,愛情是你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纔會想去跟她談戀愛,如果只是每天自己想去找一個女朋友,只能說明你寂寞了。

這段話是小棉襖很喜歡的一種愛情觀。經常有人說愛情不過是荷爾蒙一時的分泌,但是看過了那麼多故事,愛情在小棉襖看來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它讓兩個可能本來沒有任何聯繫的人走到一起,相互陪伴,組建家庭。這可以說是緣分,也能說是美好的巧合。

因愛結合的兩個人也難免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但是這種時候愛情就像矛盾的調和油,它讓雙方變得更包容。

戀愛就像穿鞋子,你再喜歡的鞋也可能會有磨腳或不合適的情況發生,這種時候愛情就像防磨貼和鞋墊,讓你更好地和這雙鞋磨合。

兩種愛情觀的區別2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很多人都把這一句作爲自己的愛情觀叫相忘於江湖。相濡以沫正好是儒家式,相忘於江湖是道家式,這兩句話基本上把儒道的愛情觀給概括了。

前一句爲什麼說是儒家的呢?相濡以沫就是兩個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白頭到老,百年好合,這是我們儒家主張的夫妻之間的相濡以沫、不離不棄。後邊這句爲什麼說是道家式的呢?因爲道家講的`是自由,相忘於江湖的意思是各自得自由,我們各自都有一個江湖,各自都遊得很充分,都有足夠的水遊。

這句話它產生的背景是什麼,原本並不是指愛情,原本它的背景,莊子談的是生死。他說“死生命也,夜旦之常”,人的生死,就是一種命,就像是夜旦,夜就是夜晚,旦就是白天。人的生死就像有白天有黑夜一樣,它是永遠存在的,只要有人就有生死。所以莊子想說,在生死必經的人生道路上,“生”的這些事情,包括情感在內就可以看得淡一些。莊子說“善吾生者,所以善吾死也”,重要的是每一天都過好。

所以相濡以沫是一個很不愉快的過法,兩隻魚互相吐着溼氣來活着,我吐你一口,你吐我一口,吐點唾沫讓對方活着,莊子說太慘了,何必呢?不如相忘於江湖,還不如各自自由都有江湖,大口地呼吸,大口地喝水。莊子講這句話,還不是指愛情。他的下一句說,我們爲什麼非要認爲堯好,就是譽堯而非桀。我們爲什麼覺得堯就好,夏桀或者是商紂不好,這個是非的觀念是從哪來的呢?我們爲什麼一定要對立地看問題?所以莊子給大家說我們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是指我們忘掉在這一生中的所有對立,我們忘掉道德上的美醜善惡的對立,我們忘掉生活中矛盾的對立。當我們把對立的東西看通的時候,我們的心境就比較逍遙了,就比較自由了。

這個是莊子講的表面含義。或者這句話字面的原本含義,是講相忘於道,在道的視野下忘掉一切是非對立,之後纔會引申到情感上面來講。

兩種愛情觀的區別 第2張

莊子在另一個地方曾經這樣說“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相忘於道術的含義就是站在更高的道的角度看問題,我們不會做是非的對立,因爲一對立就不舒服,總是覺得有矛盾。這是這句話的含義,後來被引申到情感上來講也是完全符合莊子的。因爲我們講的莊子的無情論,莊子對待情感確實是這樣,與其這麼辛苦地兩個魚你吐我一口,我吐你一口,靠嘴裏那點溼氣相互維持生命,爲什麼不各自去尋找江湖。如果各自都有一片自由的海洋,它們就不用在一起了,各自去遊就好了。

這確實代表了一種愛情觀,在情感上莊子就是不爲情所累,莊子一定不會要這種不自由的愛情。所以我們雖然做到現代的引申,很多人都把相濡以沫用在情感上,它也是符合莊子的思想的。

莊子說“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塊就是造物主,他給了我形體。勞我以生就是讓我的身體很勞累,我們在活着的這個過程中充滿勞累。逸我以老,逸就是安逸的意思,讓我們老了的時候安逸。息我以死,就是讓我們死了就安息了。這不就是一個生命過程。然後莊子就說“善吾生者,所以善吾死也”,生命就是一個從出生到辛苦,到安逸,到最後悄無聲息地離開人世間這樣一個過程,我們要善待它。

相濡以沫這種不自由,痛苦的愛,在莊子看來當然是不夠養生,當然是不夠有利於身心健康。所以像這種相濡以沫式的愛情,更多的是我們的上一代,甚至是上上代他們的一種價值觀。夫妻倆吵一輩子鬧一輩子,還是一起變老,他們講究的是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不離不棄。

我們知道魯迅先生有一部小說叫做《傷逝》,它是一部啓蒙性影響非常大的一部小說。《傷逝》裏面講涓生和子君的故事,子君很愛他,就跟他說“我是現代女性,我是我自己的,所以我愛你我就選擇你,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傷逝》爲什麼是傷感的?傷感子君一個美好的生命去世了。這種愛情如果能兼顧到自由,它當然是一種美好的愛情。但是這種自由它是有基礎的,也就是說那兩條魚,你得有本事能找到你的江湖,愛情才能是自由的。

兩種愛情觀的區別3

愛情觀是人們對愛情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的內容主要包括:什麼是愛情,愛情的本質,及愛情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位置,擇偶標準,如何對待失戀等。愛情觀是人生觀的反映。愛情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受不同的經濟條件,社會制度,及思想文化狀態的影響和制約,有着不同的內容,並且隨着社會發展而不斷髮展和變化。

定義及特徵

一、愛情觀是一個人面對愛情應有的態度、觀點和方法論。愛情觀的內容主要包括:

1、什麼是愛情,愛情的本質,及愛情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位置,擇偶標準,如何對待失戀等。

2、愛情觀是人生觀的反映。愛情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受不同的經濟條件,社會制度,及思想文化狀態的影響和制約,有着不同的內容,並且隨着社會發展而不斷髮展和變化。

二、現代愛情觀特徵

現代的愛情觀是以戀愛雙方的共同理想和奮鬥目標爲前提,以自由戀愛爲基礎,以共同承擔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爲己任的,因此,它具有如下四大特徵:

其一,自願互愛,愛情是不可強求的,戀愛雙方首先要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相互尊重,相互愛慕,從而促使愛情關係建立和發展;

其二,忠貞專一,愛情具有排他性,戀愛方應相互信任和保持依戀感,決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見異思遷;

其三,相容互補,無論愛情雙方存在什麼樣的個性差異,只要不是原則問題,都應該心理相容,並在實際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滿足需要,共同發展;

其四,強烈持久,戀愛雙方應保持強烈深厚的感情,從而保證愛情關係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兩種愛情觀的區別 第3張

愛情與婚姻

愛情倫理關係 與 婚姻倫理關係 的區別 摘自 曹菁《愛情信仰論》

愛情倫理關係,自主產生,全世界總體是兩人與愛情有必然關係,以雙方自願愛情信念(信仰)產生,以自願愛情信仰(愛情倫理關係)產生算起。屬於自願型倫理,無管控方存在。自願型倫理是產生於情感又超越情感的東西。

婚姻倫理關係,中國目前是民政局婚姻是登記產生,第三方管控介入,(婚姻制度各國各時代情況都不同),以婚姻管控產生,以婚姻管控算起。屬於管控型倫理 。婚姻本質屬於管控的範疇。或在限定條件下選擇忠誠對象。

摘自曹菁 《愛情信仰論》婚姻的真正本質是管控戀愛雙方關係的機制,婚姻與愛情,生活,家庭,生育都沒有必然的關係。婚姻指向的是管控型倫理,愛情指向的是自願型倫理。在古代幾乎全世界都在搞包辦婚姻,這是在強調婚姻倫理(管控型倫理)主導男女關係的一切。長期以來受古代倫理的影響,愛情倫理被去掉,變成“戀愛爲婚姻做準備”,其邏輯就是愛情只是一種選擇準備的過程,一定要等到結婚纔能有神聖性。其實只要你們願意,愛情本身就能產生神聖性。 當你去看古代經典以及基督 教《聖經》,發現裏面基本上都是包辦婚姻的描寫,沒有戀愛的描寫。古代基督 教基本上是包辦婚姻,後來基督 教的變通“戀愛爲婚姻做準備”,這個思想影響了全世界,但在這個思想裏不承認愛情能產生神聖性,只是一種選擇過程。 今天所謂的婚姻宣誓其實是一種愛情宣誓,這種愛情宣誓在婚姻沒有產生之前也可以宣誓,一樣可以產生神聖性。如果婚姻真正的本質是管控,那麼包辦婚姻可能就是婚姻本來的真實面目。包辦婚姻結束以後,婚姻的管控力就削弱了大部分。 而“包辦婚姻”這一詞,是後來的人發明出來的,古代人可能認爲婚姻本來就是包辦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