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和觀點的區別

本文已影響2.44W人 

事實和觀點的例子,語言的魅力是無限的,不同的文字解釋不同,有時候不同的文字也會有相同的意思,在生活中,人們經常分不清事實和觀點這兩個概念,經常爲此吵的面紅耳赤,那事實和觀點的區別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事實和觀點的區別1

自從有了網絡之後,圍繞着各種輿論熱點事件和不同觀念,人與人之間總在不斷爆發着辯論、爭吵、嘲諷、辱罵、羣嘲、批判,最後甚至恨不得從肉體上消滅對方。

事實和觀點的區別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爲什麼有人會因爲別人的一句話就暴跳如雷?

我想,這是因爲他們混淆了觀點與事實的區別。還是拿我的那篇文章打比方。

文章的題目叫做:我爲什麼不喜歡《安家》?這是一個典型的表達觀點句式,只代表了我自己看完這部電視劇之後的主觀感受,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並沒有對錯之分。

事實和觀點的區別 第2張

當然,你也可以批評我的文章片面、偏激、苛刻,甚至狗 屁不通。

但這毫無意義。

觀點,是一個人對外界事物的主觀判斷,沒法證僞。

我說我喜歡吃包子,你說你喜歡吃麪條,這些都是觀點,誰也不能證明對方說錯了,更不能強迫對方按照自己的說法去吃東西。

事實,是自然界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物,可以證僞。

太陽東昇西落,月有陰晴圓缺,這都是事實,誰也無法改變。誰要說世界上沒有太陽,立刻就能被證明撒謊。

所以你看明白了嗎?現實生活中,我們與他人之間發生的許多無謂爭論、聲討、反駁、批判,統統都搞錯對象了。

事實和觀點的區別 第3張

你針對一個人的觀點,即便與對方爭論的面紅耳赤,雞飛狗跳地吵上一天,也不會吵出個輸贏。既浪費對方的時間,也浪費自己的時間。

唯一的效果,就是讓你的血壓升高一些。

這幾天我看美劇《美國犯罪故事:辛普森公訴案》,就深刻地感受到了混淆觀點和事實之後的嚴重後果。

美國橄欖球明星辛普森被檢方指控殺妻,他強大的辯護律師團,成功地把陪審團的注意力和焦點,從辛普森是不是殺了妻子,轉移到了辦案警察福爾曼是不是一個種族主義者上來。

這就是典型的故意混淆事實與觀點。

辛普森是否殺妻,是個事實判斷。殺了就是殺了,沒殺就是沒殺,沒有第三個選項。

但福爾曼是不是個種族主義者,卻是典型的觀點判斷。

因爲要判斷福爾曼腦袋中的想法,就必然牽涉到判斷者的主觀感受。你認爲福爾曼歧視黑人,屬於典型的種族主義者,但有人就會認爲福爾曼只是不喜歡黑人,根本就算不上種族主義者。

這種故意混淆的結果,就是案件審理到最後,就連辛普森是不是殺了妻子這個事實問題,陪審團都無法做出明確判斷了。

所以聰明的人,會正確區分觀點和事實,並確保自己不會在無謂的地方浪費精力和時間,也不會在不知不覺中,掉進高手給自己佈下的陷阱之中。

不針對他人的一個觀點(前提是這個觀點不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線)展開言辭激烈的`批判和反駁,甚至欲除之而後快,這既是對對方表達自由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寶貴生命與時間的尊重。

事實和觀點的區別2

事實和觀點:如何區分?

事實和觀點的區別 第4張

美國從小學開始教育如何分辨事實與觀點(fact or opinion),告誡學生事實不可否認,而觀點則可以不認同。事實和觀點混淆不清,是無法進行有效思辨和質疑的。課堂上老師提問:籃球是圓的,比體操好玩。Whichs which?

事實是記錄的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觀點則是思想的主觀判斷,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事實從自然收集而來,使用觀察、實驗、記錄等測量手段;觀點來源於頭腦,通過學習、比較、判斷、質疑等思維方法。事實和觀點分別代表了客觀和主觀,在語言陳述中各自體現出理性和感性。

事實可以證明,也可以證僞,驗證過程能夠被記錄下來,他人還可以重複驗證和記錄。否認已經驗證的事實等於公然對抗客觀自然,是完全失智和荒謬的。一個人不可能直接蒐集所有事實,大量事實來自他人收集和記錄,便有了直接事實和間接事實。

事實的觀察需要經過人的感官,帶有主觀性。直接觀察不總是可靠,典型的例子就是魔術,衆人被自己的觀察所矇蔽,以爲看到了事實,卻不知所觀察到的現象已經被特意扭曲了。所以,“兼聽則明”,重複的、多方的驗證,觀察記錄才能成爲事實。

觀點的形成建立在主觀意識基礎上,價值觀、傳統、情感、信念、態度、經驗、地區等等都會影響觀點的形成。觀點可以根據事實推斷,也可以憑藉想象發揮。觀點難分對錯,只可評價其信念立場情感傳統,依從什麼樣的價值觀,合乎哪種邏輯,予以認同或否定。有些觀點來自獨立思考,更多的觀點是人云亦云。

觀點可以來自直接觀察的印象,也可在討論或思辨中形成。討論需建立在相互承認事實和共同邏輯方式的基礎之上,“擺事實,講道理”。基於事實和邏輯方能形成有效觀點。有些討論不是以事實,而以古老記載爲依據,以他人觀點做標準,配合賭膽量、賭金錢、賭性命,會導致無效觀點。有些討論根據未經驗證的甚至是扭曲的或僞造的事實,即使邏輯再嚴密,也導致無效結論。

來自驗證後事實的有效觀點,纔能有效指導社會實踐。

天氣太熱了!因爲有人覺得熱火攻心受不了,趕緊嘆空調。但也有人沒啥不適,自稱"心靜自然涼"。這就是觀點,各有各的評判,指導各自的行爲。環境溫度26則是事實,用溫度計測量便知,不太會有人去爭論。最多會有人質疑測量是否準確,那就換一個經過校正的溫度計去驗證測量結果。

另一方面,主觀感覺如果能測量記錄,也成爲事實。比如從26到36的環境溫度中,用調查表做人羣統計調查,就會記錄到環境溫度越高,主訴太熱的比例就越大,他人重複調查也不會改變這個觀察,這就是事實。

記錄事實受觀察條件的影響,也就是說,觀察條件可以影響觀察結果,導致不同的事實記錄。比如,調查老人和年輕人主訴太熱的的結果會不一樣,因爲觀察條件中的年齡組不同。

遵循事實證據進行診斷和治療,成就現代醫學即“循證醫學”。不過在現實中,臨牀檢查獲得的事實證據往往不充分,醫生還需要依靠臨牀經驗和流行觀點做出判斷,並由此給出治療方案。所以,主觀因素也同時存在,有可能導致誤診誤治。

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影像檢查發現肺部結節,這是可重複觀察的事實;然而究竟是炎症還是腫瘤,目前的檢查技術還不能便捷達到,常常需要依靠經驗,專家們會診討論也不總是能夠統一觀點,只好最後依靠病理組織學鑑定來確診。

不斷尋找更加安全有效的觀察記錄手段,讓臨牀醫生能夠掌握事實證據,使之能夠對疾病做出更加準確的認識,是未來以無創性、高特異性和敏感性爲特徵的檢查技術發展方向。

21世紀,從日本流傳到中國一個新名詞“自然醫學”。互動百科的定義是: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不打針,不吃藥,不求醫生,不住醫院,依靠一個有效的工具或方法,以自我診斷,自我治療,自我康復,達到延年益壽、祛病健體爲目的的一套理論。自然醫學是利用自然環境、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物質醫治疾病,或動員人本身的能力使身體恢復健康的醫學。

可見,自然醫學的特徵在於不依靠診療機構和藥物,當然也包括不依靠中醫中藥,須知中藥都是要經過炮製,包括淨制、切制、加熱與加輔料等方法改性後才能用於治療。經過加工炮製的藥物已然不是自然資源,原則上與製備青蒿素、乙酰水楊酸、洋地黃甙、金雞納鹼、青黴素是等同的,只是缺乏現代化學提取方法指導而已。因此,傳統中醫藥也算不得“自然醫學”。

事實上,現代醫學知識指導下的自然生活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健康水平避免疾病狀態,不用吃藥打針。這已經被大量醫學研究證實,學術上稱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是目前在國家層面大力推行的內容,比如健康寶典三字訣:“管住嘴、邁開腿、護好心”。這種生活方式基於現代營養學、生理學、臨牀病理學等知識,屬於現代醫學範疇,是科學知識體系的具體應用,卻是可以完全依賴於自然資源來實現,並不一定非得上醫院請專家才能弄明白。

基於事實證據的健康管理和疾病診療纔是安全有效的。無論權威有多麼高大上,無論觀點又如何偉光正,如果不是基於可重複驗證的事實,都無法驗證養生和診療是否真的有效。只是,百姓還要具備基本素質,才能夠分清事實真相與神話傳說,不然結局往往就是被騙去錢財,甚至性命。這又回到初等教育問題上了。籃球是圓的,比體操好玩,哪個是事實?哪個是觀點?簡單問題,有人也許一輩子無法分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