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舊風俗

本文已影響1.98W人 

不好的舊風俗,習俗即是習慣。在舊社會,城鄉居民禁忌較多,表現在人們行爲的各個方面,相沿成習。其中我們現在也有很多地方保留這之前一種流傳下來的不好的舊風俗。

不好的舊風俗1

1、女性做家務天經地義

(親戚A對親戚B說:你有兩個兒媳婦都回家過年,當然應該在你家請吃飯,有人幹活啊!)

…兒媳婦又不是你僱來的保姆

(看你家亂的,快點結婚就好了)

…自己一個人都過得亂七八糟還指望有老婆就能收拾你所謂的爛攤子???

(某某家的兒子真是沒出息,家裏什麼活都做)

…人家願意,自己大男子主義還抨擊人家,裹腳的還都覺得不裹腳的醜呢

2、 婚姻關係爲女性帶來更多利益損失

(我爺爺去年給我打電話的頻率明顯增加,理由爲:你堂妹已經結婚了,就是別人家的人了,我和你奶奶現在重心就在你一個人身上。)

…所以您這是希望我也快點成爲所謂的別人家的人???

(舅舅經常去他岳父母家過年,姥姥姥爺被人抨擊白養了兒子)

…而抨擊他們的人,往往自己也有女兒女婿,內心也希望能和女兒一起過年卻將女兒回來過年視爲不孝。

3、生育孩子爲女性帶來更多隱形損失卻被視爲理所當然

(某個叔叔因爲在照顧新生兒時候,比如換尿布,餵奶,哄睡,夜裏看護等方面,和妻子付出一樣多,被親戚朋友們批評)

…在父母對孩子付出等同的情況下,父親已經被認爲是過分了,而母親則被認爲是不稱職。

(生育孩子以後因爲無人照看,女性往往要犧牲更多,比如干脆放棄事業,在家做全職主婦

…丈夫覺得自己工作更累,因此回家更不想帶小孩,妻子煮飯,打掃衛生,看護小孩等一系列付出往往比工作要累很多,卻被視爲在家閒着

不好的舊風俗

4、畸形婚戀觀

(我爺爺:你早日結婚,你奶奶我倆也就覺得我們的任務早日完成)

…傳統家長總覺得孩子結婚是自己的成就之一,好像自己兒女都早點結婚生子說出去面上有光,實際上對於大部分人都崇尚自由戀愛的現代社會,長輩們操心我是出於愛我也能理解,攔不住,但孩子們什麼時候結婚,和誰結婚,這事和你們沒關係啊

5、在後代上重男輕女

(我爸爸很孝順,每年帶我上墳,上次一個爺爺輩的說我:女孩沒資格上墳。而他去的並沒有我勤,連太奶奶的墓碑在哪都找不到)

、、、我本來也覺得上墳燒紙是污染環境的陋習,但爲了祭奠長輩,表達思念,提醒自己感動和孝順,願意陪我爸一起去上墳

6、酒桌文化

(每年回家過年親戚朋友必然車輪戰一樣地聚餐,每次不喝個你死我活誓不罷休,如果對方不肯多喝就認爲是看不起自己,自己的孩子喝多了又心疼)

…每年例行在春節爲親戚朋友敬酒,按理我都應該陪喝一杯,今年胃痛,依然有長輩非要求我喝,我說:今天這一杯下去,我就要吐半宿,在牀上躺兩天,如果您非想要讓我這樣,我就喝。他才善罷甘休。

其實我這話是個試探,心裏早就打定主意絕對不喝,如果這樣說了這位親戚還讓我喝,那我對他也就沒有尊重的必要了。

7、愚孝和要求愚孝

(我爺爺的弟弟們,我也叫爺爺,對我乃至我爸的成長過程都幾乎沒有任何幫助,但要求我們過年過節必然去看他們,否則就是不孝和忘本)

…我按照我爸的指示從小都很尊重他們,但慢慢發現所謂親戚很多都是認知不同三觀不合,卻被血緣強行捆綁在一起的人,我對他們尊敬和愛戴,卻要忍受他們對我隨意開玩笑,指指點點,挑剔和批評。

…您覺得我不孝,那您對我任何幫助都沒有僅僅因爲您和我有親屬關係,又憑什麼要求我對您孝順呢?俗話遠親不如近鄰,您還不如我的朋友,我哪門子的義務對您孝順?

8、高額彩禮爲男性帶來的壓力

(兒子認爲父母爲其出錢娶媳婦是他們的義務,因此寧可耗費父母半生積蓄以結婚生子依然覺得天經地義。女方父母或者自己認爲自己在婚姻關係上虧了很多,以金錢衡量,嘗試挽回所謂的損失)

…我覺得彩禮是屬於價值觀層面的問題,多少錢和個人選擇有關係,雙方家長同意即可,但非常反對高於實際生活水平數倍卻爲了面子或者社會影響的天價彩禮。

(以前朋友給我講說她哥哥有個女朋友,相親認識,感覺彼此很滿意,都準備結婚了,女方家要88W的彩禮,而且不是給小兩口,是單純給女方父母,因爲女方家庭條件不好,其父母想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男方拒絕,本來都要結婚了,結果談崩了分手了。)

…所以我覺得這方面男性更吃虧一些。比如我和同學討論過,如果一個女孩說,我沒什麼錢,但我結婚也不要你給我買房子。大家就會交口稱讚:真是不世俗的好姑娘啊!!!如果一個男孩說,我沒什麼錢,但我結婚不要你給我買房子。大家就:你還想要房子???你咋不上天呢?

…我覺得婚姻是平等的,兩個人共同組建新的家庭,彼此各有一些付出也有一些收穫,一開始就要天價彩禮表明了女性一開始就覺得自己是吃虧的,那後面面對種種不公平待遇也是自己的選擇。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更誆論被人尊重。

9、和性有關的隱喻式玩笑

(我姑姥爺喜歡小孩,男孩女孩他都喜歡,抱着親個沒完。我七八歲左右,他還喜歡經常抱我們,我表姐比我大兩歲,也有類似遭遇。他遇到穿開襠褲的男嬰兒,還喜歡撥弄人家隱私部位,小孩有時候會大哭,我覺得十分不適)

…我覺得這類習俗都比較低俗,除了帶來尷尬以外毫無意義,很多時候是教育不充足,愛好不文明的表現,雖然短期內很難杜絕,但是反對的態度要鮮明,尤其現在的小年輕,完全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的婚禮,保護好自己的小孩不受長輩所謂的名爲“疼愛”實際是騷擾的行爲,面對不良習俗勇敢say no。

10、“你弱你有理”的論調

(朋友的父母和爺爺奶奶關係不好,就是因爲我這個朋友家裏比較有錢,但是她的叔叔大爺家裏都比較貧窮,於是爺爺奶奶總是在朝他們家要錢,去支援自己的其他兒女。)

…其實孝敬父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兄弟姐妹之間並沒有明確的撫養或者贍養義務,朋友的爺爺奶奶作爲長輩,希望自己的每個孩子都過得好,但是別的.兒女的錢又不是大風颳來的,天下大同本來就是不可能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早就應該爲自己的人生負責,還指望父母的孩子,哪怕四十歲也就是巨嬰而已。

11、見不得女性強過男性

男性女性確實有性別帶來的心理和生理差異,但並不是說所有男性就該如何如何,所有女性就該如何如何,個體差異是存在的嘛。在是一名女性之前我首先是個人,你覺得我是女孩所以從小就給我買洋娃娃,但你爲什麼不能先問問我喜不喜歡小汽車呢?

12、忽視青少年性教育並自認爲那是保護

很多父母對兒童性教育很忽視,反而助長了現在很多侵案的發生。其實孩子們越小的時候,在官方的渠道上學習到性知識,他們就越能自然,坦然,不害羞,以科學的眼光看待。家長和學校嚴防死守,生怕教壞孩子,但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孩子們卻能從各種不良渠道得到對性的畸形認知,性教育課本被收回,墮胎廣告卻滿天飛;電影院分級制度始終不能落實,小片卻四處傳播;時至今日還有很多成年人不知道處女和膜沒什麼關係,很多男生不知道月經是怎麼回事,很多女性連直面自己的性慾都覺得羞恥。

純潔從來不等於愚昧,天真也永遠無法和無知掛鉤。家長們自己羞於開口反而爲孩子們帶來些神祕的色彩,兒童侵案案發率逐年上升,爲很多孩子造成可能伴隨終生的心理陰影。青春期的少女不知道保護自己,可能一次衝動就終生喪失了做母親的權利。瞭解我們的身體並保護它,這理所當然,這並沒有任何過錯。

不好的舊風俗2

那些讓人不喜歡的舊習俗

扒灰

有的地方,具體哪裏不說了,婚禮上現場直播和公公亂。我實在想不到優雅的詞語形容這樣的惡俗婚禮。而且這個時候如果新娘不願意,還會被指責說不懂事。

勸酒

我爸酒精過敏,一喝酒臉上就會長紅疹,密密麻麻特別可怕。可到了飯桌上,長輩勸酒。我爸推脫說酒精過敏喝不了酒,喝了就會爛臉。結果那人就立馬拉下臉來說什麼不喝酒就不給他面子,什麼爛臉,過幾天就好了。我再旁邊聽到簡直怒火中燒,什麼過幾天就好了?好了?好了?呵呵。是爛的不是自己的臉,自己不心疼吧。我看不下去了,站起來說我爸去年喝了一口酒過敏在醫院住了三四天,不能喝。結果那人端着酒盤子瞪了我一眼,說小孩子家家,大人說話差什麼嘴,然後,和我爸旁邊的一個伯伯兩個人硬給我爸灌了一杯酒。灌完還拍着我爸肩膀說,這不什麼事都沒有嗎?

不好的舊風俗 第2張

重男輕女。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女兒感覺就是賣女兒,賣了後就不是自己家的人一樣。還說大年初一回孃家會帶來晦氣。

鬧洞房鬧伴娘

往往是越落後的地方,越熱衷於這種低俗的行爲。參加過幾個表姐的婚禮,也無意圍觀了最後的鬧洞房環節。從最簡單的往新娘胸口丟進去一個硬幣,讓新郎用嘴找出來,到新娘吃香蕉的環節,各個環節都充滿了暗示。作爲新娘,晚上自家爸媽都回家了,一個人在陌生的環境本身就很失落,還要被一羣人圍觀,做各種低俗,還要面帶微笑去面對,這本身就是一件殘酷的事情。而且很多還有錄像拍照,這種被欺侮的形象還要被各種記錄下來,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好的舊風俗3

舊碗爲什麼不能扔?關於碗的那些民間禁忌習俗

1、舊碗不能扔

民間習俗中,碗即使用舊了,也是不能扔的,因爲這代表了我們的工作,我們的“飯碗”扔了不就象徵你這一年諸事不順嗎。舊碗一般會用紅布包好放在家裏就行,不要扔了。

不好的舊風俗 第3張

2、喜喪時偷碗

在很多農村地區,家中老人高壽去世,會舉行“喜喪”,而喜喪時使用的碗據說有“壽氣”,就有人偷碗以求長命百歲。喜喪的碗也有辟邪等用處。

3、碗打碎不能只叫碎碎平安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家中吃飯的碗被不小心打碎了,會說一句“碎碎平安”,說完就把碎碗給扔了。其實打碎的碗正確的做法應該用紅布或紙包好再扔。

不好的舊風俗 第4張

4、吃飯不能敲碗

家中有孩子的,經常會遇到,小孩吃飯時喜歡拿着筷子敲完,看到了要及時制止。因爲吃飯敲碗,是乞丐的做法,寓意不好。

5、白事要摔碗

在很多風俗傳統中,遇到白事要摔碗,有的是摔孝盆,寓意把晦氣甩出去,二來也是把紙錢送入地府,白事摔碗討個吉利。

關於碗的這些民間禁忌習俗,多瞭解一些吧。關注太影俗物,每天學一點傳統文化知識。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