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過年有哪些風俗50字

本文已影響6.56K人 

我國過年有哪些風俗50字,過年也就是我們說的春節,是我們骨架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也是每一個這個人心中的團圓節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下面和大家分享我國過年有哪些風俗50字。

我國過年有哪些風俗50字1

祭竈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竈,是日入夜後要把竈臺刷乾淨,把舊的竈君取下燒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

民間祭竈,源古人拜火習俗,祭竈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竈神信仰都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我國過年有哪些風俗50字

掃塵

新年前夕“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接玉皇

古老的習俗認爲,繼“廚房神”之後,天皇和玉帝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山,觀察世界的善惡,確定來年的祝福。因此,家庭祭祀被稱爲“帶走玉皇皇帝”。這一天的生活,說話要小心,努力表現好,爲了贏得玉帝的青睞,祝福來年。

除夕

在農曆三十月的前夕,我們舉行了門神、春聯、老人、鞭炮、除夕聚餐、拜年錢、祭祖等活動。除夕意味着“農曆年的結束”。除了舊的一年和來年的新一年之外,人們不得不擺脫舊的部門。這是整個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晚上。因此,這一時期的活動主要圍繞着移除舊的神職人員,祈求災難的祝福。

我國過年有哪些風俗50字2

1、貼對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慶祝新年的到來。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着《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2、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掃塵的意義在於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希望來年的生活過得更加的美好。

我國過年有哪些風俗50字 第2張

4、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5、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6、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7、給壓歲錢

給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裏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8、祭祖

祭祖,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9、燃爆竹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

我國過年有哪些風俗50字3

春節在中國乃至亞洲其他國家,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根據有關資料的記載,春節在中國早已經有了4000多年的歷史,所以說春節也是由我國,傳播到其他國家去的。關於春節中過年以及除夕的.來歷,主要是來源民間故事故事。

故事

在古代的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兇猛異常,頭上長有兩個尖角。這個“年獸”長期都深居海底,只有在除夕這一天才爬上岸來,傷害人們的性命,因此在這一天人們都陸陸續續的逃亡,以此來躲避“年獸”的襲擊。

我國過年有哪些風俗50字 第3張

剛好在有一年除夕的時候,父老鄉親們都忙逃跑的時候,這個時候一位從未謀面的老人說道:“只要讓他在村子裏住上一晚,他就能把”年“驅走。”不過衆人雖然不相信,但還是給了老人在村子裏的一間住宿。

當傍晚“年獸”來襲的時候,人們紛紛都驚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燃爆的爆竹聲,只見“年獸”渾身顫抖。再也不敢往前進了,這時其他人看見了,也紛紛拿出爆竹,終於嚇跑了“年獸”。

年獸

原來“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竹的炸響,後來人們便紛紛在除夕這天,放鞭炮以此來驅走“年獸”,也示意來年風調雨順。就這樣除夕放鞭炮的傳統流傳了下來。

春節的習俗

1、臘月二十三 祭竈

我國的春節,從祭竈開始揭開了序幕的。祭竈在我國的歷史深遠,並且民間的影響很大。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老百姓家中基本上都有一位“竈王爺”。

這一天人們紛紛祭竈

2、臘月三十除夕

除夕這一天可謂是,在神州大地上是無比熱鬧。人們紛紛貼對聯,貼門神,守歲,在這一天放爆竹,給小孩子壓歲錢,還要各自祭拜自己的祖先。

現代春節的發展

雖然春節根據史書的記載,有4000多年的歷史。但是春節的發展是在1913年這一天的,纔是正式的被國家批准放假。

春節

1913年,袁世凱正式批准正月初一爲春節,並且准許在春節有國家法定的假期,自此就以從前的過年改爲了春節。

以上就是春節的來源,以及習俗了,在這一年的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祝願大家都能快快樂樂的過完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