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鴨式教育不可取

本文已影響2.73W人 

填鴨式教育不可取,爲了寶寶的明天能夠活得更好些,或者比爸爸媽媽們生活得更好,現在的父母們熱衷於在寶寶幼小的時期就開始進行填鴨式的啓蒙教育。但是,填鴨式教育不可取。

填鴨式教育不可取1

1、急於求成

據上海家庭報報道,三歲背唐詩、四歲練鋼琴、五歲解數學,似乎只有這樣才能使寶寶將來更有出息;自己也能活得更踏實。當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奔忙於寶寶的“興趣愛好”時,同時也發現問題多多,有關醫學專家也在提醒廣大父母——對寶寶的超前教育要適可而止,千萬不要因爲急於求成而拔苗助長。

填鴨式教育不可取

2、心理學醫生的話

許多年輕的父母把早期教育當作教育寶寶,提高寶寶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併爲此投入了許多精力和財力。許多父母從寶寶上幼兒園開始,就爲寶寶選擇了學神算、學繪畫,於是2歲會寫字,3歲懂算數,4歲講英語的寶寶屢見不鮮。曾記得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段時期“神童”“天才”輩出,許多高等院校專門爲此開辦“少年班”。期望這些少年神童能成爲愛因斯坦級的人物,但事實似乎並沒有想象得這樣圓滿。因此,超前的教育未必都能獲得超高的回報。甚至,過大過早的心理壓力會給寶寶造成了一種逆反心理,導致寶寶討厭學習。在這些寶寶心裏,學習的過程已經讓他們感到沒意思了,天天都有許多不喜歡的任務等着自己去完成簡直是太可怕了。

填鴨式教育不可取 第2張

3、神經科專家提醒

父母們挖空心思爲寶寶選擇各種各樣的興趣輔導班,一心想讓自己的寶寶多學一點知識,殊不知單調無味的學習往往適得其反,加之一些學習班並非正規班,出現了一些與正規教育不合拍的東西,造成了寶寶的思維紊亂。諸如有的寶寶坐姿不正確,有的寶寶寫字就像畫畫一樣,在一個格子裏擠着寫好幾個字,有的學了精算的寶寶一做起算術來,更是錯誤百出,這都是錯誤的思維和習慣造成了寶寶的正常思維紊亂。

填鴨式教育不可取 第3張

培養寶寶的天性“寶寶天性就愛玩,關鍵是培養寶寶的天性。”有關專家認爲,對於幼兒的培養最爲重要的並不是讓他們能儘早地認幾個漢字或做幾種運算,最重要的是及早地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比如對於幾何圖形的認識可以用更形象化的方式啓發和教會他們,如:吃過的西瓜是什麼形狀,熱帶魚是什麼形狀,讓寶寶對幾何圖形有一個感性認識。寶寶神經最興奮的時候,纔是寶寶學習的最佳時間。

4、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寶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具備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務。而在寶寶的腦力和智力都不具備和完善的情況下,費盡心機讓寶寶死記硬背的知識,可能到了學習的正常年齡只需花費幾個小時就能完全掌握。事倍功半,既賠進了爸爸媽媽的許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又剝奪了寶寶幼年珍貴的歡樂和情趣,還可能影響寶寶以後對學習的興趣,這樣只會得不償失。

填鴨式教育不可取2

填鴨式教育真的就沒有可取之處。一個五歲小女孩,吧嗒吧嗒的背古詩,不管主持人問到哪首,也不管主持人問的有多難,她都能很流利的背出來,現場掌聲雷動,很多觀衆各種羨慕,說小女孩小小的年紀就會那麼多古詩,了不起!當然也有的觀衆認爲,這小姑娘的爹媽真狠,強迫這麼小的孩子背誦不理解的東西,小姑娘肯定是連玩的時間都沒有了,真可憐。背書對於小朋友來說真的很枯燥那麼難嗎?有很多的家長覺得學習古文難,背書枯燥,這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家長自己覺得難,而將自己對語言的恐懼映射到了孩子的身上。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就是一張白紙,你跟他說什麼,他就跟着學什麼就會什麼,對他來說,背誦其實並沒有那麼難的。你不讓他背經典,他也會去背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廣告詞。多才多藝的畫家林曦在談到她的母親對她的教育時說,自己小時候不僅背古詩,連古詩的註解都得一起背。

填鴨式教育不可取 第4張

10歲後的每日課程就有論語,老子,易經,菜根譚之類的內容。自己當時腦子裏面沒有“難易”的差別,只有“多少”的差別。四書五經這些我們認爲很難的東西,古人都是在學前發矇時就先背會了。管他懂不懂,先輸入再說,一回生,二回熟。"孩子不理解的東西,你讓他去背有什麼用?”我們一直有一個特別大的誤區,就是我們在學一門語言時,總是認爲,只有理解了才能學好。但是這個觀點放在孩子身上並不一定適用,因爲小孩子是先記住才理解的。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在兒童時期我們學東西非常的快也記得非常的牢固,小學時學習的古詩和乘法口訣,到現在仍然記得很牢,而大學時甚至是不久前學過的東西,現在也記得不是很清楚。這是有原因的。

填鴨式教育不可取 第5張

依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記憶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長過程中的發展曲線是不同的.。 一個人的記憶力發展是自零歲開始,一至三歲即有顯著的發展,三至六歲,其進展更爲迅速,六至十三歲,則爲一生中發展的黃金時代,至十三歲爲一生記憶力之最高峯,以後最多隻能保持此高點,往往二十歲以後,心境一不平衡,便有減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發展,與記憶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歲開始醞釀,一至十三歲總是緩慢上升,十三以後方有長足之進展,十八以後漸漸成熟,但依然可因爲經驗及思考之磨練而一直有所進步,直到老死爲止。也就是說,在我們理解力尚未發展成熟的時期,對於小朋友來說,她的學習,主要是靠記憶力,而並不是靠理解力。這一時期的發育特點正好適合語文的學習,因爲語文學習不同於數學學習,它是先積累才能到了一定的時間才能理解的。小孩子在13歲以前,處於黃金記憶期。就應該在這個階段去做這個階段的事情,讓他去好好地去背誦。這個理解力上來之後,他再去學理工科的東西就一下子就變得很容易了。文藝理論家敏澤講過,他童年上私塾背誦了《四書》、《五經》以及許多古文。“五年私塾教育便是我最早接受的、並且給我終生留下的難以磨滅影響的語文和文化教育。五年私塾所學到的東西,比後來的正規大學中文系四年所學的東西都要多。儘管早年我所背誦過的東西,並不是我能夠理解的;但由於兒時的記憶特強,這些背誦過的東西到後來隨着知識的增長和理解力的提高,以往不理解的東西理解了,並且像刻在心上一樣忘不了,可以爛熟於心地背誦,這對我後來的學術研究工作,真可以說是受用無窮。”這是經驗之談。填鴨式的背誦,不會抹殺創造力。

填鴨式教育不可取 第6張

相反,機械的背誦是創造力的前提。作爲日本享譽世界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的創造性無可置疑的,他有充分的資格談論“創造力”。他在《人類的創造》一書中談論“創造”時, 舉了自己的例子。他說自己在入學前的五六歲,就被強迫背誦《論語》、《孟子》、及其他一些典籍,初學那些晦澀深奧的內容時,也只能夠照書本死背硬記而並不完全理解書中所講述的道理和內容,當時背誦時覺得非常的痛苦。但是正是在這種不斷地重複,看似是浪費時間和無用功的過程中,哲學的思維方法和修養卻潛移默化地進入到自己的意識中,這對於自己創造性的科學研究工作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礎。湯川秀樹爲什麼重視記憶?這是因爲,記憶是創造的基礎。所謂“創造”,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舊元素的新組合。從這一意義上說,舊的東西決不是“創造”的障礙,倒是創造力發揮的重要因素。舊元素的東西掌握得越多,越是有利於創造。

填鴨式教育不可取 第7張

創造,必須是創造者心中有了的,還現去某個地方去找?這樣講“創造”實在是太外行。也不能在寫的時候再去那兒“找材料”。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胡適、錢鍾書、李四光、茅以升等,都是學貫中西的大家,但是他們都有非常好的國學底子,而且很多都是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背東西。這一點都不妨礙他們後來的康奈爾大學、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填鴨式這種單項輸入式的教育,既然存在了幾千年沒有消失,自然是有它的合理性的地方,死記硬背是有好處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