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屬於溫性還是寒性

本文已影響1.93W人 

普洱茶屬於溫性還是寒性,中國人很多都愛喝茶,中國更是茶葉大國,每年生產茶葉的產量都非常高,茶也有很多的種類,有紅茶、綠茶、普洱茶等等,那麼普洱茶屬於溫性還是寒性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普洱茶屬於溫性還是寒性1

關於茶葉的寒熱屬性,有以下兩點需要注意。

首先,茶葉的寒性、涼性、平性和溫性。目前雖無科學研究證明,但是一直都有這麼個說法,而喝茶的人也會有這方面的體驗。

關於茶葉性味的說明,最有名的應該是出自陸羽《茶經》的“茶之爲用,味至寒。”不過,在《茶經》創作的時候,還只有綠茶,所以不能用於判斷綠茶之外其他茶類的茶性。

第二,綠、白、黃、青、黑、紅六大茶類寒熱屬性不同。

中國六大茶類的分類,是根據製法與品質的系統性和加工中的內質主要變化,尤其是多酚類物質氧化程度的不同而來的,也即通常所說的“發酵程度”。

經過了“發酵”工藝,具有強收斂性和強刺激性的茶多酚類,氧化聚合形成茶黃素、茶紅素與茶褐素等,茶湯顏色隨之加深,湯感變得更加醇和滑潤,茶性變得溫和。

綠茶核心工藝是“殺青”,不發酵茶;水清茶綠,給人清涼爽新之感,本性寒。黃茶的核心工藝是“悶黃”,口感較綠茶醇厚一些;茶性與綠茶很接近。

黑茶的核心工藝是“渥堆”,發酵程度高;茶味醇和,茶性溫和。紅茶的核心工藝是“發酵”,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程度很高;花香、蜜香醇厚,味甘性溫。

白茶的基本工藝是“萎凋”、“乾燥”,新茶屬性與功效大多接近綠茶,但在逐年陳放的過程中,茶性也會由寒轉涼及至平和。

普洱茶屬於溫性還是寒性

青茶(烏龍茶)茶性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趨向平和,核心工藝是“做青”和“焙火”。發酵輕的清香型鐵觀音,茶性更接近於綠茶;發酵適中或較重的則與紅茶接近。

判斷茶性的寒涼溫熱,最爲準確的方法當然是通過品飲。現在我們喝到的新制生茶,以原料來源劃分,在工藝製程正確的前提下,臺地生茶性偏寒,古樹生茶性偏涼,這本是通過品飲與身體感受獲知的經驗數據。

普洱茶屬於溫性還是寒性2

第一,茶性苦而寒,陰中之陰。屬寒性無疑,最能降火。火爲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所以想讓自己健健康康,一壺老茶勸君常飲茶吧。

第二,茶適合青壯年飲用,因爲“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

可惜的是,現在青年人喝茶的少,喜歡喝碳酸飲料和啤酒的'多。而真正傳統文化深厚的家庭一定不會忘記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遵照老祖宗的智慧養生,比如清宮對皇族立下的規矩就是“夏喝龍井,冬飲普洱”。

普洱茶屬於溫性還是寒性 第2張

所以,筆者勸君要有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多讀老祖宗的典籍。

第三,茶的品飲方法,宜溫熱,忌冷涼。“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俗話說薄酒冷茶最傷身,看來這種講法有一定的出處。有朋友喜歡冷飲茶湯,筆者不是很贊同這種方法。

中醫養生講究中庸,腸胃在大夏天突然遇冷不是好的養生方法,容易腸胃不服。所以一壺老茶都勸君處事要不偏不倚,多一點中庸思維。呵呵,其實也是馬克思的辯證思維。

普洱茶屬於溫性還是寒性3

《本草綱目》中有這樣一段: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卻疾。這段記載給了我們很大啓發。書中所載的“蒙山出者”,應該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蒙頂黃芽,也就是黃茶的一種。

黃茶經過悶黃製程,兒茶素髮生氧化與異構化,降低了茶葉的苦澀,茶品的寒性也隨之下降。帶來茶性變化的,是製程而非茶種本身。

結合古籍、近代普洱茶歷史與茶品推測,在1956年以前,有不少普洱茶的製作過程中是存在制前發酵程序的,由此以至於古籍中會有普洱茶”性溫“的記載。

在舊時,普洱茶並未如現在這邊廣泛進入全國飲茶者的視線之中,多數民衆對於普洱茶缺少準確的認識,上述三種截然不同的製程,製成的茶品卻獲得了同一個名字——普洱茶。

舊時普洱茶的製作工藝相對於中國其它茶區的製茶工藝相比是相對原始而粗糙的,當時普洱茶的主要消費者是邊疆牧民,即便在清代成爲貢茶也不過是作爲煮制奶茶之用。

而且由於普洱茶的殺青溫度較綠茶、黃茶爲低,因此上述第二、三種普洱茶製程,均以多酚氧化酶參與的酶促氧化爲主。而黃茶因爲殺青溫度高於普洱茶,其“悶黃”工藝更多的還是溼熱作用促進茶葉內含物質的化學變化。

普洱茶屬於溫性還是寒性 第3張

普洱茶之茶性,應結合其原料、製程、倉儲的綜合結果而定。以現代常見的普洱生茶工藝製作,古樹生茶性偏涼,臺地生茶性偏寒,新制的熟普洱茶性虛熱。

石昆牧老師總結多年倉儲普洱茶之經驗發現,普洱茶的茶性每經過一個倉儲週期,會完成茶性的一個轉變,呈現“寒→涼→平→溫”的趨勢。不同的倉儲環境,具有不同的倉儲轉化週期。

中藥材經過不同的炮製工藝,會有不同的藥性改變,在茶品的茶性轉化中,倉儲起到的作用,可以近似的看做一種在環境條件與時間條件協同作用下的緩慢“炮製”。

至此,問題的答案已經很明顯。古籍中記載的“性溫味香”的普洱茶,應系經過發酵製程製作的茶品,而“味苦性刻”的普洱茶,應該就是現今市面上最爲常見的普洱生茶了。

除了茶品自身的茶性,茶友在飲茶時,還應結合自身的體質條件。

比如北方乾燥、平均溫度低,肉食較多,飲食偏鹹,茶友體質多偏熱,比較不適合長時間飲用新制熟茶,日常品飲應以生茶爲主,可少量搭配一定年份的熟茶。

比如南方年平均溫溼度較高,飲食多偏甜,南方茶友體質偏寒,可以熟茶爲主,搭配古樹生茶,儘量少飲寒性較重的臺地生茶。

除了地域性的體質差異,茶友還應具體的瞭解自身的體質,選擇相應的茶品,至於個人體質之辨識,可依據自身平日身體狀況,或是洽詢專業的中醫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