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

本文已影響3.01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自己嘗試動手製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來一樣)。

2、啓發、探索。

(1)爲什麼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範並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後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麼不同.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製作望遠鏡,教師巡迴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捲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後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瞭解望遠鏡的作用並享受自己動手製作的樂趣。

(教師提示望遠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瞭望。)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玩耍自制望遠鏡,對周圍事物進一步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律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嘗試用符號記錄規律。

2、激發幼兒對物體排列規律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斑馬圖片;條形旗圖片(規律爲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白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1、教師身穿條紋上衣,吸引幼兒注意。

師:“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怎麼樣的?”

2、出示斑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紋規律。

3、出示條形旗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二、啓發幼兒用符號記錄規律。

師:“我們發現了這麼多規律,怎麼樣把它們記錄下來呢?”

1、幼兒討論記錄方法。

2、確定簡潔的記錄方法——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規律(如:010101、□○□○□○)或用物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記錄(如:藍白藍白藍白)。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符號記錄。

4、幼兒互相交流記錄結果的含義。

三、啓發幼兒尋找生活中的規律,並嘗試進行記錄。

四、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各種規律事物及規律現象。(如:人行橫道、星期的輪迴規律、四季的輪迴規律等)

中班科學教案:會變的顏色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麼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教師搖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麼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告訴老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麼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裏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現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後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出示大的示範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並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纔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麼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麼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並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範。

5、引導幼兒發現並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調色卡,還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後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選材操作並記錄)

②變出了什麼?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③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遊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麼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陳皆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有的物品會沉在水中,有的物品會浮在水面,並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學會做科學小實驗,體驗操作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物質準備:

課件、4個水盆、相機、人手一條幹毛巾;雪花片、木塊、樹葉、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鐵釘各8份;記錄本每2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烏龜和小螞蟻要出去玩了,它們倆一塊兒來到河邊。

2。小烏龜說:呀!這裏的河水好清啊,我們一起到河裏去玩吧。

3。小螞蟻說:不行,不行,我不會游泳,我一到水裏就會給淹死的。

4。小烏龜說:那可怎麼辦呢?(請幼兒想辦法,引導幼兒說出螞蟻在水裏會沉下去,需要能浮起來的物品當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東西給你,或許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你浮起來。

二、認識沉和浮的標記,並能用身體來表示沉和浮。

師:小烏龜的籃子裏出現了2個標記,你覺得哪個標記表示浮起來,哪個標記表示沉下去。(幼兒說一說)

師:你能用身體動作來表示沉和浮嗎?

三、出示記錄表,課件演示記錄步驟。

師:小烏龜送了什麼東西給小螞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請幼兒說一說)

師:(出現了“?”)請小朋友先想一想,這些物品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能浮起來的物品下面打↑,會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來,再請小朋友們2人一組,一人把小烏龜要送給小螞蟻的物品輕輕地放進水裏,另一個人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

教師巡迴指導。

五、展示幼兒記錄結果。

找出有異議的瓶子進行重點講解。

六、探索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

師:現在雪花片、鐵釘和玻璃珠有點不開心了,因爲它們也想像木塊、泡沫、樹葉和瓶子一樣,浮在水面上,幫助小螞蟻在水面上遊玩,怎麼辦呢?

七、幼兒嘗試操作,師小結。

師: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也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

活動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沉浮現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反思:

針對《綱要》提出的:“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等。這節課我取材自幼兒身邊較熟悉的東西,來進行了中班科學探究活動《沉與浮》,探索身邊的科學,感知沉浮的現象,並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嘗試用簡單的標記符號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在這類活動中培養他們從小愛觀察和發現的能力,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科學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

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樹葉、塑料玩具、鐵釘、玻璃球、塑料瓶、記錄表、筆等實驗材料。讓幼兒通過猜測、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探索、實踐等形式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並學會做簡單的記錄。

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猜想,哪些物體會沉下去,哪些物體會浮起來,讓幼兒先猜一猜,然後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親自動手記錄。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體是沉在水裏的。最後環節:探索改變物體的沉浮。我通過小鐵釘和玻璃球等也想幫忙作爲一個引線,引出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嘗試、探索。

自主的科學活動離不開豐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這裏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爲了便於幼兒學習操作記錄表,二是這次活動只是我們班級對“沉”“浮”現象探究的一個起點,一盞“沉”“浮”現象的指明燈,還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們將投放在班級的自然角,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接下來的相關探究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試試,玩玩,做做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

2、爲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設計意圖:

現實生活中轉動的現象隨處可見,風車的轉動、電風扇的轉動、車輪的轉動……在成人看來是理應如此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卻深深吸引着我們的孩子,轉動的奧祕讓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爲了順應孩子的心理,我選擇了《旋轉的物體》這一科學探索活動來幫助幼兒去發現探索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玩具車、陀螺、筷子、積木、圓片、吸管、牙籤、碗、杯子、毛巾、硬幣等 。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來猜猜它是什麼?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2、幼兒探索操作,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師:那除了風車能轉,你覺得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轉的?今天,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很多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玩具車、陀螺、硬幣、紙片、吸管呼拉圈,它們能轉嗎?我們來試一試!

3、幼兒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鼓勵幼兒爲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師: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樣讓它轉起來的?

小結:我們小朋友真棒,用嘴吹,用手轉,有手推,想出了那麼多轉動的方法,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驕傲!

(二、)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用兩種不一樣的東西使其中的一樣東西轉起來。

1、今天我們班要開展一個“轉轉轉”的展覽會,老師還想讓你們來玩一次,不過這次有點難度,你們怕不怕?

2、請大家用兩種不一樣的東西合作,使其中的一種東西能轉動起來。

3、誰來說說你用了哪兩樣東西,是怎麼玩的?

4、小結:中二班的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想出了各種辦法讓桌子上的東西轉動起來了,真棒!

(三)、延伸活動:遊戲“迷迷轉”,引出身體的轉動。

1、老師爲了表揚你們,我們一起來做“迷迷轉”的遊戲。“迷迷轉,迷迷轉,大風停了我不轉。”“咦,我們在做遊戲的時候身體怎樣了?”(哦,原來發現我們的身體也會轉動的,真神奇。)

2、那請小朋友找一找在我們身上還有哪些地方,哪些部位也會轉動起來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2 、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教學實驗材料:有蓋的罐子若干 、黃豆 報紙 米粒 碗 勺 等

2、 實驗記錄:記錄單、繪畫方式記錄

3、 時間安排:20——30分鐘

活動過程

1 、教師出示裝有東西的罐子,搖一搖。

T、咦,怎麼回事?猜猜這個罐子怎麼會發出聲音?

C、有東西。

T、有什麼東西呢?

2 幼兒猜想,大膽表述

3、介紹製作材料:黃豆、報紙、米粒

T、選擇一種材料裝入罐子,蓋上蓋子,聽聽是什麼聲音?要求裝時小心,不把材料灑出來。

4、交流記錄:

T、你用什麼材料裝進去,發出什麼聲音?

5、遊戲:我們一起搖一搖。

請幼兒搖動罐子,聽聽聲音一樣嗎?爲什麼?

幼兒瞭解裝的東西不一樣,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6、幼兒再次操作,再次記錄,

做個和第一次不一樣的罐子,裝不一樣的材料。

再次提醒幼兒操作時不把材料灑出來。

7、活動交流:

展示幼兒記錄,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有濃厚的動手興趣,瞭解橙汁的由來,並能積極思維。

2、幼兒能親自動手,採用各種方法取橙汁。

3、幼兒能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同伴分享。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鮮橙若干、榨汁機、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帶、記錄表、彩色筆、鮮橙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師生相互問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師揭示課題:今天教室來了客人,老師爲客人和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出示橙子。

2、提問:橙子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什麼味道?橙子裏面有什麼?

3、教師小結,橙子還可變成飲料,即橙汁。

4、老師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機等給小朋友,請小朋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什麼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兒把黑板上的記錄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寫。

6、老師交待實驗要注意的事項。

7、請幼兒在《小燕子》的音樂飛到桌子的兩旁,動手操作取橙汁。

8、幼兒動手、老師記錄,並適當引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

9、取橙汁時,老師總結,並延伸到課餘,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結束部分師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勞動。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親近自然,產生關愛自然的情感

練習目測數羣,嘗試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方法進行8以內的數數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目測一部分,接着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

難點:能較快地目測5以內的數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能目測簡單數羣

物質準備:學具:標有5、6、7、8點子卡片的布條若干,點子排列如圖1;標有5、6、7、8朵花的紙袋若干,如圖2。場地:帶幼兒到園內落葉較多的大樹下

活動過程

一、練習按點子數撿落葉

1.老師:“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落了一地,好美啊。我們來玩一個撿落葉的遊戲吧。 (出示帶點子卡片的布條)請小朋廢看清卡片上有幾個點子,就撿幾片葉子,再用布條把葉子捆成一捆。”

2.幼兒自選點卡,目測卡片上的數羣,聽音樂撿落葉。

二、檢查點卡和樹葉的匹配情況

討論:你們怎麼知道卡片上有幾個點子的你發現怎麼數速度最快 (重點學習“接數”的方法,即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方法)

三、再次練習按接着數的方法撿落葉

鼓勵幼兒多次取不同卡片,撿、捆紮樹葉,比一比誰撿得又對又快。

四、給落葉裝袋。

1.出示4只貼花紙袋,請幼兒給紙袋編號(如圖2)。

2.請幼兒將剛纔捆紮的樹葉,放入與其對應數字的紙袋中。

延伸活動

請孩子們把落葉帶回教室,放在區角繼續練習數數,也可進行手工粘貼等活動。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幼兒園現有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潛在教育功能,讓幼兒在環境中接受數教育,同時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薰陶,從而產生親近自然、關愛自然的情感是本活動的宗旨。本次活動把課堂搬進了大自然,把隨處可見的落葉這一自然物作爲幼兒練習數數的工具,既節省了教師製作教具的時間,又巧妙地發揮了環境中事物的潛在教育功能。通過撿落葉和數落葉的遊戲情節,爲幼兒創設了一次親近自然的絕好機會,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過程中既獲取知識,又得到情感的薰陶。

二、效果分析

本次數學活動,教師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環境中的落葉進行了數數練習,自然地滲透了環境教育。整個活動以“撿落葉”的遊戲形式貫穿始終,趣味性極強。最後的“裝袋”遊戲既檢查了幼兒的數物匹配能力,也讓幼兒再次練習了目測數羣后接着數的方法。孩子門邊聽音樂邊撿落葉,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特別輕鬆愉快,從而油然而生一種與自然親密無問的情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橘子、香蕉、梨、蘋果等幾種常見水果的基本特徵和營養價值。

2.學習用小勺攪拌水果,嘗試製作水果沙拉。

3.喜歡吃水果,體驗勞動與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水果若干:橘子、香蕉、梨、蘋果、棗等。

2.酸奶若干。

3.水果盆8個。

4.小勺人手1把。

5、ppt課件。

活動過程

1.參觀“水果店”。

請幼兒在佈置的“水果店”中選擇一到兩種自己喜歡的水果與同 伴說說它的名稱、形狀、味道及自己喜歡它的原因。

2.引導幼兒討論:經常吃水果有什麼好處。

3.出示水果沙拉ppt,請幼兒觀察並說說沙拉中用到了哪些水果,是怎樣做的?說說自己想用什麼水果製作水果沙拉。

4.幼兒動手製作水果沙拉。

(1)、幼兒選擇香蕉一個,剝去皮,用小刀親手切成香蕉片,放入果盆中。再選擇一個橘子,親手剝皮,把橘子瓣放入果盆中。

(2)、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並用小勺舀到自己的小盆裏,將酸奶撒到水果上,用小勺進行攪拌。

5.展示、分享勞動成果。

(1)請幼兒介紹一下自己製作的水果沙拉,說說用了哪幾種水果。

(2)教師幼兒一起品嚐自制的水果沙拉,體驗自己動手、分享成果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一、活動題目:土壤——植物生長的搖籃

二、活動目標:通過實驗和動手活動,使幼兒感知土壤裏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和與植物的關係。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及動手操作能力。

三、適用對象: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鏟子、衛生紙、可以種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隻盤子、四個紙杯(其中三個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個杯子裝水)、一隻量杯。

五、活動過程:幼兒提前兩天到種植園,拔出幾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離開土?觀察前幾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乾枯了。

(2)因爲它們的根離開了泥土,離開土壤就會乾枯。

探究的問題:土壤中有什麼?用小鏟子挖泥土。

(1)土壤裏有樹根,還有爛了的樹葉。

(2)土壤裏有死蟲子。

(3)土壤裏有蚯蚓、

輕輕捏捏衛生紙包的泥土。

(1)紙溼了。(2)泥土裏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氣泡。(2)泥土中有空氣。

說一說,植物爲什麼會在土壤裏生長?

(1)植物在土壤裏生長,是因爲土壤裏有肥料。

(2)因爲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氣。

比一比,三種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麼不同?將三杯土放在三隻盤子上,用量杯分別向三杯泥土中澆同樣多的水。

(1)砂土裏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盤子裏去了。

(2)壤土裏的水只流了一點,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裏的水都在杯口,滲不下去,下面的盤子裏沒有水。

想一想,植物種在哪一種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養分最充足?種一種,哪種土壤最適合植物安家?幼兒將青菜秧種在三種土壤中,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記錄青菜的生長情況。記錄青菜在三種土壤中的生長情況。

六、注意事項

1.幼兒取泥土包入衛生紙中時,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選取較溼潤的土。這樣,紙溼的效果較明顯。

2.幼兒向三杯土澆水時,水不宜多,以防水從杯口溢出流到盤中,影響觀察。

七、拓展思路啓發幼兒觀察、探索仙人掌爲什麼能生活在沙漠裏,瞭解不同植物對土壤條件有不同的需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