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小的淡水魚

本文已影響2.45W人 

體型小的淡水魚,在現實生活中,魚肉是我們常吃的一種肉類,蛋白質含量是非常高的,我們吃的魚一般也都是淡水魚,這種魚比較好捕捉,下面爲大家分享體型小的淡水魚。

體型小的淡水魚1

吻鮈 Rhinogobio typus Bleeker(秋子、長鼻白楊魚)

體細長;頭大,吻肉質,很突出;口呈深弧形;須1對,眼大;鰓耙10~14;棲息於泥沙底的江河下層;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最大個體可長達440毫米;分佈於長江和閩江水系。

點紋銀鮈 Squalidus wolterstorffi (Regan)

筒形,稍側扁;吻短,略尖;口亞下位;脣薄,光滑;須較長,等於眼徑或稍大;背、臀鰭較短;胸鰭長;尾鰭深叉,未端尖;側線鱗上有橫“八”字形黑斑連成的條紋,體側上部有多數小黑點;體中下層;小型魚類,體長一般不超過100mm;分佈於灤河以南的東部各水系。

體型小的淡水魚

小口棒花魚 Abbottina guentheri Banarescu

體纖小,尾柄細長;頭切、吻略尖,口小,上脣無褶皺,下脣不發達,中央具一對圓形肉突,上布細小顆粒突起;須一對,粗短;側線鱗36~38;爲小型底層魚類;分佈於長江上游。

高體鰟鮍 Rhodeus ocellatus (Kner)(火片子)

體扁薄,呈卵圓形;口角無須;下嚥齒l行,齒面平滑;側線不完全,僅在前面4~6片鱗上具有側線孔;個體小,最大者體長90毫米;繁殖期在4月底5月初,產卵於蚌類的鰓瓣中;常見於湖泊、池塘以及河灣水流緩慢的淺水區;分佈於長江以南各水系。

麥穗魚 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羅漢魚、麻嫩子)

頭尖,略平扁;日上位;無須;背鰭無硬刺;生殖時期雄魚體色深黑,吻部、頰部出現珠星;爲江河、湖泊、池塘等水體中常見的小型魚類;生活在淺水區;雜食,主食浮游動物;產卵期4~6月;卵橢圓形,具粘葉;成串地粘附於石片、蚌殼等物體上,孵化期雄魚有守擴的習性。

彩石鰣 Pseudoperilampus lighti Wu

體高,扁薄,卵圓形;口角無須;下嚥齒1行,齒面具鋸紋;側線不完全,僅在前面3~6枚鱗片上具側線孔;生殖期雄魚的吻部具珠星,色澤鮮豔。棲息於水流緩慢、水草豐盛的環境內;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爲食;5月產卵;卵長圓形,產於蚌的鰓瓣中;個體小,最大不超過60毫米;分佈於全國各主要水系。

體型小的淡水魚2

蝦虎魚。

蝦虎魚是蝦虎魚科各蝦虎魚種類的統稱,是一類體型小的食肉類魚。它們每一種都有符合各自特徵的名字,如“侏儒蝦虎魚”、“尋常蝦虎魚”等,是魚類中最大的家族,已知的種類達到2100多種。

它們看上去身材短小,僅有幾釐米長,有兩條脊鰭,多數棲息於熱帶海水中,一部分生活在河流,溪流以及湖中。蝦虎魚是中國原生魚家族中的一個數量、品種較多的成員,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之一。

蝦虎魚的外形特徵

蝦虎魚的特點是身體細長,體型小,大多數短於10cm。有兩條脊鰭。第一條有幾根細微的脊骨,頭部和兩側有一系列小的感覺器官,尾巴呈圓形,身上都有明亮的'色彩。有些種類,如歐洲的水晶蝦虎魚呈現透明的色彩。

蝦虎魚類最突出的形態特徵就是其腹鰭癒合成一吸盤狀。該吸盤的功能與魚的背鰭吸盤和圓鰭魚科的腹鰭吸盤類似,但在解剖上是十分不同的結構,因此只是趨同進化的結果。

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要數Trimmatom和Pandaka屬的蝦虎魚類,它們完全成熟後也短於1cm ,分佈在菲律賓的一種蝦虎魚身長只有13毫米。也有些體型較大的蝦虎魚,比如擬蝦虎魚Gobioides的種類,體長可超過30cm,但這是少有的例外。

蝦虎魚的分佈區域

蝦虎魚分佈在除南極、北極外的世界各沿岸水域,主要密集於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區域、特別是在熱帶和亞熱帶水域,數量最多。一些種類的蝦虎魚還能適應淡水生活,大西洋中美洲沿岸及地中海歐洲沿岸亦有。

棲息在海岸線上的 潮汐蝦虎魚數量逐年減少,屬瀕危動物。而在一些地區,如雲貴高原的湖泊中,蝦虎魚卻成爲“ 外來入侵物種”,是當地土著物種滅絕的元兇之一。

體型小的淡水魚 第2張

蝦虎魚的生活習慣

蝦虎魚是世界上壽命最短的脊椎動物,一般存活2~3年,最多4年。澳大利亞大堡礁的一種魚最多能活59天。

蝦虎魚大都游泳力不強,活動範圍較窄。少數種類有生殖洄游習性,進入河川。蝦虎魚的食性很雜,比它小的魚、蝦、蠕蟲及其他魚類的卵都是蝦虎魚的食物。主要攝食蝦、蟹等甲殼類、小型魚類、蛤類幼體,有的攝食底棲硅藻;生活在淡水的種類也食水生昆蟲和蠕蟲。生活力強,離水不易死亡。性的成熟期較早,一般肉食性種類一年成熟,植食性種類兩年成熟。

而與此同時,小蝦虎魚是2005年被澳大利亞生物學家證實的世界上最短命的 脊椎動物,打破“世界紀錄保持者”的 非洲齒鯉(Nothobranchiusfurzeri),生活在澳大利亞,這類魚的壽命最長爲8周。

蝦虎魚基本上生存於淺海環境,主要棲息於近岸潮間帶、底質爲泥沙或岩礁的淺海區、珊瑚礁和海草牧場;它們也大量存在於海水和河口棲息地,包括河流下游、 紅樹林溼地和鹽沼地,少數生活於激流或穴居於泥洞中,如產於東太平洋區域的刺蝦虎魚棲息在沙土的洞穴或者泥濘中。

少數種類(還未完全清楚,但少於幾百種)可完全適應於淡水環境,其中包括亞洲河流中的吻蝦虎魚(Rhinogobiusspp),澳大利亞沙漠的雷蝦虎魚(Redigobius)以及歐洲的淡水蝦虎(Padagobiusmartensii)。還有一種帶有鮮明的藍色環,產於加勒比海的 小蝦虎魚,也喜歡和其他動物同巢共穴。它們往往會充當其他大魚的清潔工,把它們身上的寄生物吃乾淨。

蝦虎魚喜歡逆流而上。例如, 夏威夷島是地球上最偏遠的羣島,這裏的溪流看上去是魚類生存的好地方,獨立,沒什麼競爭和 獵食者。但奇怪的是這裏卻很少有魚,很大的原因是這裏層地位”,反而會全力維持自己的弱者地位。

蝦虎魚的繁殖方式

在蝦虎魚世界裏,只有“首席”俊男靚妹纔會交的配,其它的雌性都要排隊等候,順序按各自的體型大小定。研究人員發現,在這個等候的“隊伍”裏,每條雌魚都比前邊或後邊的同類在體型上小或大5%。如果誰“發福”了,那麼上邊的那位就會把它趕出隊伍,而對蝦虎魚來說,離開了寄居的珊瑚就意味着死亡。

海水蝦虎魚

蝦虎魚與其他魚類一樣,繁殖方式爲卵生。到了孵卵季節,蝦虎魚就成羣結隊地前往淡水河流進行產卵。它們在石礫或洞穴中產卵,大多爲粘性卵,粘附於石礫、泥沙或洞壁上。

蝦虎魚孵出後,很快變成幼蟲,然後在開闊的大海里遊動三週,最後找到一座可以定居的珊瑚礁。它們就在這裏繁殖後代,度過一生。多數雌性蝦虎魚25天后就可以產卵,總共大約排出400個卵。而雄性蝦虎魚的工作是時刻保護這些易受攻擊的卵,常常把卵產在貝殼、岩石等不容易被吃掉的地點。

淡水蝦虎魚

淡水蝦虎魚平均1至2年性的成熟,幼魚較小,由於身體弱小,成活率較低。

體型小的淡水魚3

一、好養的小型淡水魚

1、斑馬魚就是一類很好養的小型淡水魚。斑馬魚通常被稱爲花條魚、藍條魚,因爲全身佈滿了很多深藍色的縱紋,所以在水族箱內成羣遊動時猶如奔馳於非洲草原的斑馬羣而得名。雄性體型細長,顏色稍深,條紋顯着,深藍色條紋之間檸檬色條紋,雌魚身體肥胖,顏色稍淺,藍色條紋之間銀灰色條紋,性的成熟後腹部肥大。

2、斑馬魚體長4~6釐米,小巧玲瓏,性情溫和,喜結羣遊動。斑馬魚對水溫的變化有很強的抵抗力,只要水溫在20℃以上就能生活,飼養最適合生長的溫度是25℃。飼養斑馬魚時,可以吃各種動物性餌料和幹飼料。

二、斑馬魚的養殖要點

1、水溫控制

飼養寵物斑馬魚,水溫最好不要低於18攝氏度,最高最好不要超過28攝氏度。這個溫度區域的寵物斑馬魚,狀態最好。因此在飼養寵物斑馬魚時,最好還是把魚缸的溫度固定下來。

體型小的淡水魚 第3張

2、餵養要點

剛孵出的小魚呈淡黃色,在解剖鏡下可以看到跳動的心臟、流動的血液、腹部有一很大的未吸收的卵黃囊。頭2~3天小魚靜臥在水底,此時無需餵食。注意及時取出卵膜和白色的死卵,每天更換新水,將魚苗放在溫室裏,溫度爲25℃(可放在空調房間裏)。

3~4日齡的時候,小魚可以自由游泳(平遊)並且開始尋找食物,此時可以用絹網取少許蛋黃在水中輕輕地攪動,至水變成淡黃色。適當加喂鈣素母片、複方vb液、土黴素等,以提高魚苗的成活率。

餵食要少量多餐,每天喂3~4次。7~10日齡喂草履蟲、啤酒酵母等,3周齡喂滷蟲的無節幼體,逐漸添喂配合飼料。飼養過程中要注意水質的變化,經常換水,少喂勤添,確保魚苗的健康成長。

3、換水

寵物斑馬魚對水質的要求不太高,但還是要過一段時間,就要給魚缸裏換換水。換水最好每週換一次,一次換水不要太多,抽出魚缸裏的五分之一的水,加入新水就行了。自來水不能直接加入魚缸。

換水的時候,最好把自來水存放兩天。在這裏大家需要注意一點,如果你的魚缸沒有過濾設備,餵食斑馬魚的殘渣必須用虹吸吸出來。當然斑馬魚的糞便也必須用虹吸吸出來。沒有過濾設備,換水要比又過濾設備的要頻繁一些,可以每3天更換一次,一次更換1/3左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