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愛上體育運動

本文已影響7.39K人 

讓寶寶愛上體育運動,運動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有好處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讓自己的寶寶做運動,但是有些小孩是很排斥運動的,下面小編分享讓寶寶愛上體育運動,一起來看下吧。

讓寶寶愛上體育運動

讓寶寶愛上體育運動1

我們的孩子正在退化

我國青少年的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性素質、爆發力素質、力量素質等體能素質呈全面下降趨勢。相伴隨的情況是,肥胖孩子增加、肺活量下降、近視發生率隨着年齡的增大而加大……我們的時代在進步,我們孩子的身體卻在退化;看看我們身邊的事情吧!現實生活中我們一些父母的觀念和做法,其實就是造成這種退化的根源。

沒有天生不愛運動的孩子

極少有孩子天生排斥運動。他們的天性中總充滿活潑好動的因子。問題是父母的做法,常常將這些因子扼殺在胚胎中。

個案一:

小惠的爸爸是設計院的頂樑柱。但是身體不太好,文文弱弱的,還老生病。小惠出世後,爸爸生怕女兒像自己一樣,因此對她百般呵護:穿衣戴帽是春捂秋也捂,平時飲食是添脂又添鈣。可是,如此精心“飼養”的“寵物小惠”一點沒有讓爸爸媽媽省心:該病還得病,康復起來比院裏那些粗生粗養的孩子還慢得多……

分析:

不能排除小惠的多病有體質方面的遺傳因素,但是小惠爸爸的觀念也存在明顯的誤區:吃飽穿暖、瞎補一氣就能健健康康、遠離疾病?那健康得來也太容易了。實際上,爸爸這種過度保護、過分小心,反而剝奪了小惠鍛鍊的機會,削弱了她與生俱來的抗病能力。

個案二:

回回一上小學,就戴上了小眼鏡。這眼鏡可不是白帶的,回回在幼兒園裏就是遠近聞名的小“博士”。好些知識老師都不一定知道,回回說起來卻頭頭是道;上小學後,每次知識競賽他都參加了,而且都拿了大獎,老師們都戲稱他是“競賽專業戶”。

但上個星期,“競賽專業戶”回回卻主動放棄了一次競賽—說是主動,其實是媽媽的主意。那是一次體育競賽,回回本來挺想參加的,可媽媽不同意,理由是回回沒有時間參加賽前訓練。“每天都要抽出兩個小時,爲的就是個什麼體育比賽,有這個必要嗎?就是拿了名次又怎樣?我家回回的時間很緊,就算有時間,我也想他多學點東西。”回回媽媽跟老師解釋時的態度還挺誠懇的,老師沒辦法,只好嘆氣作罷。

分析:

回回媽媽顯然是把“多學些東西”侷限在“書本知識”的範圍內,而不認爲體育有多麼重要,也是需要學習的。這種觀點在家長中還頗具代表性,也正是我們需要澄清的一個誤區。

個案三:

小杰和回回在同一所小學。不過他是一個普通得讓誰都不會多瞧兩眼的孩子。雖然他挺喜歡當頭兒,可同學們似乎不太願意服他管。

小杰認爲這是因爲自己沒有地位,他覺得自己得爭取點地位回來。於是,他參加了回回沒有報名的那個體育比賽,而且得了個短跑第三名。這個名次挺管用,場上剛下來,已經有兩個小男孩自願成爲了他的“跟屁蟲”。小杰的感覺可好了。不過回到家,他的心情被爸爸弄得一落千丈。“多大個出息?不就是跑得快點嗎?學習怎麼不見你這麼厲害?跑步!跑步能管你上大學?傻小子!”爸爸是嘻笑着說的,但小杰挺失落,感到沮喪極了。

分析:

小杰要的不過是贏的感覺,這是所有小孩子的一種再正常不過的心理需求,而很多體育運動都可以帶給孩子這種感覺。小杰已經憑藉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卻偏偏被爸爸的一番奚落打得落花流水。

智育真的就那麼重要?體育真的就那麼不重要?孩子通過體育獲得的這種勝利感和成就感,父母到底明不明白它對於孩子的自信、尊嚴和成長有怎樣的意義?

個案四:

比起前面三位父母,小滿的爸爸是最重視體育的一個。每天早上鬧鐘都提前半個小時鬧響,爲的是叫女兒起牀早鍛鍊。可小滿就是提不起勁頭,理由很簡單:“爸爸早上只管檢查我起牀了沒有,只要我一出門,他倒頭就去睡大覺了。我一個人,多沒意思啊!”

爸爸不是不知道女兒有意見,可他也有自己的理由:“鍛鍊嘛,就是你們小孩子的事情。你們在長身體嘛!爸爸都這麼大了,鍛不鍛鍊的沒什麼所謂了!”

分析:

小滿爸爸的觀念本來不錯,可惜功虧一簣:給孩子帶了個很不好的頭。他的行爲無形中在告訴孩子:鍛鍊是一種任務和負擔,不鍛鍊則是特權和享受。其實,成年人一樣也需要鍛鍊,就算自己真的認爲不需要也該要求自己去做,就當爲孩子做個榜樣、做個陪伴。

沒有父母不想孩子好。對子女體育鍛煉方面的輕視、忽視,自然不能說他們是存心想拖累孩子。究其原因,無非是沒有意識到體育對於兒童的意義所在。

體育,育體育心還育人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不知道體育的意義,但相當一部分只把這意義定位在“體”字上面便止步不前。體育體育嘛,無非是強身健體而已。

真是這樣嗎?如果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上爲什麼還要在“健康”一項裏連篇累牘地強調體育的意義?要培養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要“在走、跑、跳、鑽、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要“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要“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爲習慣”……

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綱要》的制定者們也不僅僅是孩子的保健醫生這麼淺層次。他們如此再三強調體育,更多考慮的是它對於兒童發展的意義。因爲體育於“體”字之外,實在還有太多價值。

從智力上講,體育活動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生理刺激,對神經系統的生長髮育有重要作用。適合幼兒的身心特點的體育活動,雖然是以身體運動爲主,但通過走、跑、跳、鑽、爬、攀等活動方式,能夠極大地促進幼兒的思維和視覺、聽覺、觸覺等的協調發展,是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

智力以外,體育的意義更爲深遠和神奇

體育比賽可以強化孩子的規則意識,體育對抗可以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團體項目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協作,耐力項目可以鍛鍊孩子堅韌不拔;競賽中獲勝的一方,可以從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不小心暫時失利,也可以引導他們不息進取、迎頭趕上;就算不願意跟人比,自己蹦蹦跳跳出身汗,至少也可以減輕心理壓力,舒緩緊張神經……

在體育活動中,孩子們實在有太多角色可以扮演。在這多種人際關係的處理過程中,孩子的社會化進程也能得到有力的推進。

智力、心理、品質、社會化等等,這些都是現代家長最爲關心的孩子的素質,而在體育裏面,都能找到它們的因子。

體育鍛煉是終身的事情,但正像智力開發有一個關鍵期一樣,體質潛能開發也有一個最佳期。根據兒童身體發育專家的研究,4歲是開始體質潛能開發訓練的最佳年齡,4至12歲是實施該訓練的最佳時間段。希望你的孩子還沒有超過12歲。希望你今天的領悟還來得及。

玩爸爸媽媽當年玩過的體育遊戲

玩些你當年也玩過的體育遊戲,不僅鍛鍊了身體,還順便懷了舊。孩子呢,不僅領略一下爸爸媽媽當年的風采,還有可能批判地學習一把,給你當年的拿手好戲改個頭、換個面、創個新呢!

那時候的孩子這樣鍛鍊

目前,無論是在日韓兩國,還是國內的一些兒童運動專家,都提倡“撿起70年代的運動項目”來,鼓勵今天的兒童與30年前的兒童—他們的爸爸媽媽來一場競賽。

跳房子

基本鍛鍊目的:單腳起跳的方式鍛鍊了全身的平衡機能,曲腿擺臂的起跳動作不僅使腿部的爆發力增強,也鍛鍊了手腳的協調能力。而且,“跳房子”還是一種“說唱藝術”,兒童一面跳房子,一面口齒伶俐地進行兒歌接龍或成語接龍,對提高其語言的技巧和能力益處多多。

最新遊戲規則:依舊用粉筆在水泥地面上畫格子,但與之匹配的順口溜起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女孩子們玩跳房子,自編自唱“十二月花令”:

三月裏來桃花紅,一腳跳進桃花房。

四月裏來杏花香,一腳跳進杏花房。

五月裏來薔薇笑,一腳跳進薔薇房。

……

男孩子們則喜歡從三國、水滸中尋找跳房子的靈感,如:請,請,請,請進諸葛亮的八卦陣;

退,退,退,退進劉備的荊州城……

踢毽子

基本鍛鍊目的:通過踢、盤、拐、分、大跳等踢毽動作的自如連接,能訓練孩子的反應能力,鍛鍊下肢肌肉羣和關節的靈活性及柔韌性。

最新遊戲規則:

1.“唐僧定位”—在地上畫出直徑2米的圈,兩至三位小朋友或孩子與爸爸媽媽進行比賽,踢法不拘,一旦毽子落地或雙腳出圈,即爲輸家。

2.“眼疾手快”—參賽者每人手持一個乒乓球拍,如有毽子用腳難以接住,可以用球拍“海底撈月”,救起毽子,但下一步必須用腳來踢。這對兒童的反應速度和心理上的鎮靜與行動上的有序是極好的鍛鍊。

丟沙包

基本鍛鍊目的:既鍛鍊了孩子們的全身協調能力、雙臂投擲力量與腿部的彈跳能力,更考驗了雙方的判斷直覺、配合能力和團隊精神—尤其是當“靶子”的一方,小夥伴間要相互提醒、互爲掩護,識別對方的假動作和真意圖,這對團隊間默契感的形成,大有好處。

最新遊戲規則:投擲方與靶子方的初始分均爲10分。當靶子的一方成功閃避一次進攻,計“1分”,被擊中一次計“-2分”,用手接住對方擲來的沙包計“3分”;投擲方的計分方式相反:擊中對方計“2分”,被對方閃避計“-1分”,被對方接住計“-3分”,最先被扣至零分者爲輸方。

跳皮筋

基本鍛鍊目的:這是一項全身性的有氧運動,可以幫助兒童獲得整體的協調能力和較強的腿部力量,訓練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快樂的性格。

最新遊戲規則:一面跳皮筋,一面唱歌謠或背唐詩,同時配合腳下節奏進行間斷與停頓。如“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呀/紅掌撥清波”。

讓孩子愛上運動的.技巧

再好的運動、遊戲,也得孩子愛玩。孩子不喜歡,再多的耐心也沒有用。有時候,你還得講點技巧、用點計謀。參考以下媽媽的做法,然後關掉電腦,想想哪一招能降得住你家的小懶蟲。我們在這裏預祝你—馬到成功!

穿上“親子運動裝”,與孩子互相恭維“你真漂亮!”“你好靚仔!” (黃媽媽,兒子4歲)

現在兒童的審美意識覺醒得早,兒子兩歲半時,就喜歡人家恭維他“靚仔”。知道他有這點“虛榮心”,我們就在這方面“煽情”—我與兒子同穿印有小浣熊的連帽親子運動衣,一起出門打球、跑步、跳操,然後由爸爸擔任攝像師,把兒子的“靚仔”樣攝下來,一有小夥伴上門,我們就放給他們看,讓他過足了“明星癮”。這一來,兒子是騎虎難下了,只要他一星期沒運動了,我們就會“煽風點火”地說,靚仔要胖成小浣熊了。這一招還真靈,視靚如命的兒子立刻中招,馬上穿上運動衣,拉着我跑出家門。

運動器材要新異 (仲媽媽,女兒5歲)

現在的小孩子,受電視廣告和MTV的影響甚大,對時尚非常敏感,讓運動與時尚掛鉤,會使其對運動興趣盎然。

女兒3歲時,我們給她買了全透明的塑膠皮球,上面印有一朵朵粉色的小花,吸引了大院裏的小朋友跟她一塊玩。這個球使她的戶外運動時間足足增加了半小時!5歲時,我們買了深海藍的滑板車做生日禮物,別人的滑板車都是黑色或銀灰的,她的車身上印滿了深海熱帶魚,爲着炫耀新車,她有時玩得頭上冒汗都不肯停,像個小飛俠!

借個孩子來激發孩子的嘗試欲 (趙媽媽,女兒4歲)

女兒自幼膽小,爬網遊戲、走梅花樁等等,一樣也不敢嘗試。尤其是兒童水上樂園,無論我們如何引誘,她硬是一次水都不敢下。後來我借了朋友的女兒欣欣來。欣欣比女兒大兩歲,卻是個水上運動迷。不曉得欣欣是怎樣說服女兒的,反正現在只要半個月沒去水上樂園,女兒就會說:媽媽,我的泳衣想念樂園裏的水啦。

使運動變成家庭節日氣氛的一部分 (李媽媽,女兒6歲)

要讓孩子像喜歡吃巧克力蛋糕一樣地喜歡運動,不妨使每週的例行登山、長跑,與每週動用烤箱烤蛋糕的日子結合起來。例如,一到星期六,女兒看到我在清潔烤箱的烤盤,又買回巧克力片、栗子、提子乾等等,就會歡呼:“哇,明天又要爬山嘍。”如此,我的“陽謀”就成功了:烤蛋糕行動既然已成爲我們家營造歡樂氣氛的一部分,登山爲什麼不行?要讓孩子意識到登山也可以帶來節日般的快樂,她就會自覺自願地去換運動鞋了。

鼓勵“偶像崇拜” (周媽媽,兒子5歲)

要讓孩子對運動保有持久的興趣,最好在他喜歡的運動領域給他找個偶像。可以收集偶像的正面新聞給他看,讓他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寫信、發E-mail給偶像,讓孩子在崇拜偶像輝煌的同時,也瞭解偶像身上的恆心和韌性……使偶像成爲他運動的動力。

讓寶寶愛上體育運動2

孩子運動怎麼選

孩子們的不同性格,同樣會影響到孩子運動的選擇。是選擇安全的跑步還是喜歡有身體接觸的籃球、足球。孩子衣食無憂很必要,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運動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們的童年乃至整個人生是否快樂,或多或少都能從運動中找到答案。對不同習慣、不同環境、不同個性的人提示了多種運動的選擇,作到具有自我選擇的特性。

1、選擇運動項目,不同的運動項目可以產生不同的鍛鍊效果。

父母對孩子選擇的運動持開放的心態,無論他們選擇什麼樣的活動總會得到你的支持。提高速度能力可選擇跑、騎兒童車等項目;增強耐力能力,可選擇長時間跑的遊戲、游泳、郊遊、跳繩等練習;增加力量能力可選擇跳、投等練習;提高靈敏協調能力,可選擇跳舞、打鞦韆、拍球等遊戲;提高柔韌能力可選擇體操、按壓等練習。

在選擇鍛鍊項目時,要以幼兒的解剖特點,生理特點爲基礎。要根據孩子的素質需求進行選擇,身體哪方面素質欠缺就多煉哪方面,對於不同性質的幼兒,出示了不同鍛鍊方式。

2、選擇好適宜的運動項目,運動都以增強體質,娛樂身心爲目的。幼兒運動以身體練習爲基本手段,可供選擇的運動項目很多,包括跑、跳、投、壓等練習;捉迷藏;跳舞、溜滑梯、打鞦韆等遊戲;郊遊、拍球、跳繩、騎兒童車、游泳、體操等運動。

3、除了支持,最好能做孩子的榜樣。要使身體得到全面鍛鍊,應採用多種多樣的項目進行鍛鍊。開始時,可以先從一兩個項目入手,待有了相當基礎時,再由少到多、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地逐步增加鍛鍊項目,在鍛鍊中還要注意掌握循序漸進以及因人制宜的原則。對不同習慣、不同環境、不同個性的人提示了多種運動的選擇,作到具有自我選擇的特性。

4、幼兒運動要科學合理,制定和選用基本運動必須科學掌握運動量,如果運動量太小,對身體鍛鍊的效果就不大;而運動量過大,又沒有節奏,則身體健康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運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小孩子由於對很多危險都不能有很好的估計,所以很容易受傷。家長在孩子運動前,要做些熱身運動,這樣可以減少損傷的概率。在運動前可以給孩子規定必須完成的數量,這就容易使孩子養成做事有頭有尾的習慣,有目標才能更容易完成。

孩子運動怎麼選2

美國研究發現,健身運動越多的孩子,學習成績可能更好,可以是課間或者做功課期間,每隔半小時進行一下活動,作爲休息。也可以是騎單車去上學,任何體育活動都可以考慮,並不是單指體育課。

據一項最新的調查研究顯示,健身越多的孩子通常學習成績也會更好。通常情況下,在假期參與運動隊,或者進行跑步,會對兒童身體健康有益,至於這些運動能否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鼓舞,一直都存在爭議。

在我國,很多學校都犧牲體育活動時間,來進行補課或者自習,但這麼做不但可能影響學生健康,而且或許還會影響學習。

運動越多,學習越好?

美國芝加哥伊利諾大學的桑迪·斯萊特(SandySlater)爲此專門研究了體育教育的作用,並且強調自己的發現“有助於繼續表明讓孩子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性”。

斯萊特女士告訴路透社健康頻道:“體育活動和健康明顯存在長遠的。聯繫,但還有另一個原因讓我們覺得有必要繼續研究體育教育或者其他校園體育活動的存在必要性。”

另一位參與研究的學者、荷蘭阿姆斯特丹維多利亞大學醫學中心的阿米卡·辛赫(AmikaSingh)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說明,學校應該優化配置學習和運動,在家裏,家長也應該有類似的意識。“可以是課間或者做功課期間,每隔半小時進行一下活動,作爲休息。”她說,“可以是騎單車去上學,任何體育活動都可以考慮,這不是單指體育課。”

辛赫和她的研究同事們總結了14項針對孩子體育活動和學習成績或者思維、記憶測試的結果,並諮詢過孩子的父母、老師和學生本人,在其中部分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參與健身時間越長的學生,學習成績更好的機率就更大。

例如,在一項美國的研究中,二三年級的學生每週多做90分鐘體育活動的話,在拼寫、閱讀和數學考試中成績更好,而且3年內體重沒有大幅度上升的跡象。

科學家分析指出,這可能是因爲得到充足鍛鍊的小朋友,行爲會更規範,精神更集中,因爲運動會增加輸入大腦的血液量,並且鼓舞情緒。

即使在美國,也有許多兒童未能達到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的體育活動時間——每週兩個半小時的體育課和20分鐘的課間活動。

然而,辛赫女士承認,現在的研究很難確定具體需要多少體育活動時間才能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作用,而這正是這些研究無法說服世界各地學校不干擾體育課或者課間活動的原因。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艾米·埃勒(AmyEyler)說:“那是學校管理層和政策制定者需要知道的,具體多久的健身可以起到效果。”

不過,如果要確保學校不取締體育活動時間,家長們可以發揮他們的作用:“每個人都希望孩子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如果這樣能提高教學質量,家長們應該關心,他們應該建議學校這麼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