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獨特的風俗

本文已影響5.78K人 

陝西獨特的風俗,我們每個城市基本上都是有他的文化特色的,對於不同地方的習俗也都是從古流傳至今的存在,很多都是代表着我們的文化傳承的,以下了解陝西獨特的風俗。

陝西獨特的風俗1

陝西的特色風俗有:唐三彩陶、面花、眉戶、戶縣農民畫、陝北剪紙、鳳翔彩繪泥塑、鳳翔木板年畫、仿秦兵馬俑、仿秦銅車馬、秦腔等等。

唐三彩陶。

面花。面花的製作盛行於陝西關中和陝北,當地人稱爲花饃。

眉戶。它是由民歌脫胎髮展而來的。

戶縣農民畫。源於民間,追求強烈的直觀效果,鄉土風情濃厚,內容健康,樸實,給人積極向上的激情。

陝北剪紙。剪紙俗稱窗花,爲聰慧的勞動婦女所創作,她濃縮着古老的黃河文化。

鳳翔彩繪泥塑。以造型優美、色彩豔麗、生動逼真而享譽海內外。

鳳翔木板年畫。有深厚的羣衆基礎,紮根於農村。

仿秦兵馬俑。秦兵馬俑複製品也日漸成爲中外遊客理想的.紀念品和禮品。

陝西獨特的風俗

仿秦銅車馬。工藝精湛,造型生動。

秦腔。秦腔最爲著名皮影戲。

陝西的習俗介紹

1、陝西人民俗文化有鼓樂、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秧歌、舞龍、舞獅、花燈等。陝北的佳縣、洛川、榆林等地稱社火爲“打社火”,“地儺子”,陝南的商南、洛南、商縣等地稱社火爲“花燈會”,關中扮演社火則被稱爲“耍社火”,“耍獅子”,“耍龍燈”,“耍竹馬”等。

2、陝西是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之一,陝西曆史悠久、民風質樸,從古至今流傳並繼承了許多燦爛的文化藝術產物,民俗文化豐富而獨特,其豐厚的歷史底蘊,孕育了多姿多彩、瑰麗奇特的民俗文化。秦腔、皮影戲、眉戶、唐三彩,這些都是陝西日積月累的歷史文化結晶。

3、秦腔也稱爲“亂彈”,是陝西地方戲的主要劇種,也是我國現存戲曲藝術中最古老的劇種,是京劇、豫劇、川劇、河北梆子等劇種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臉譜、身段、角色、門類和演技均自成體系。其特點是慷慨激昂,寬音大嗓。

陝西獨特的風俗2

陝西的風俗的代表:

1,麪條象腰帶;2,鍋盔像鍋蓋;3,辣子是道菜;4,泡饃大腕賣;5,碗盆難分開;6,帕帕頭上戴;7,房子半邊蓋;8,姑娘不對外;9,不做蹲起來;10,唱戲吼起來。

陝西十大怪其實是一種獨特的生活。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彙集稱之爲“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

一、麪條像腰帶

“扯麪寬得像褲帶”。扯麪也叫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扯麪和通常城裏人所吃的扯麪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扯麪,一根麪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麪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 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

關中人吃麪,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裏,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飢。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裏,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爲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麪糰放進頭盔裏,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

陝西獨特的風俗 第2張

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槓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於辣子,一般人都以爲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油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裏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油潑辣子”看着紅、聞着香、吃着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

四、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

五、碗盆難分開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爲“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六、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着(頂着)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

陝西獨特的風俗 第3張

七、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爲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爲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

八、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爲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九、不坐蹲起來

由於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開“老碗會”,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者“丟方”、下棋。於是,關中人就養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說這是“板凳不坐蹲起來”。實際上是人們勞累後歇息的一種習慣。

十、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爲“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臺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衆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

陝西獨特的風俗3

陝西的風俗有哪些?

陝西的風俗有: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陝西省的傳統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爲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區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爲中國腰鼓之鄉。陝北民歌有她鮮明的地域特徵:土氣、大氣、美氣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2、華陰老腔

老腔是一種板腔體戲曲劇種,是皮影戲的一種,唱戲人在後臺是皮影戲,唱戲人跑到前臺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於陝西省華陰市的雙泉村。華陰市東臨潼關、西接華縣、南依秦嶺與洛南縣接壤、北隔渭水與大荔縣相望的獨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獨特唱腔特點。

陝西獨特的風俗 第4張

3、陝北民歌

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調、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種,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4、陝西社火臉譜

陝西寶雞地區,人們習稱西府,是陝西社火臉譜藝術具有代表性的地區之一。特別是隴縣和寶雞縣的社火臉譜,流傳歷史久遠,臉譜造型奇特,色彩質樸明快,紋飾嚴格講究,譜樣多而齊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臉譜的最高水準。

5、陝北秧歌

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是流傳於陝西、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羣衆性和代表性的漢族傳統舞蹈。陝北秧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以“綏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