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2.88W人 

春節的民間風俗有哪些,們馬上就要迎來新的一年,春節是家庭團圓的日子,在這熱鬧的古老節日裏,流傳着很多的春節習俗,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春節的民間風俗有哪些1

初一拜年“新年好”

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

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

給親戚朋友拜完年後,左鄰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萬事順心。

初二回孃家

正月初二回孃家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古代,女兒嫁出去了一般不會輕易回孃家,兄弟姐妹間也很難團聚。

正月初二,就是姐妹團聚的日子,大家團坐在一起,陪在父母身邊,交流感情。

初四迎接竈王爺

按照民間傳說,初四竈王爺要清點人口,所以人人都要在家不出門,點燃鞭炮,焚香敬果迎接竈王爺的到來。

初四這一天,按照傳統,最好不要出門。同時這一天還要把過年來吃的剩菜合在一起,做大雜燴。

春節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初五“破五”迎財神

據傳,初五是財神的誕辰,因此,很多商家會選擇在這一天開業,人們相信在這一天可以迎接財神到家,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財運亨通。

初五又稱“破五”,是說過了初五,初一以來的所有禁忌都可被打破,不再遵守了。

初七“人日”七寶羹

傳說中,女媧先造出了豬牛馬等牲畜,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正月初七,就是人誕生的日子,這天是所有人的生日。

在初七這天,按照傳統要吃七寶羹、吃麪條等,七寶羹是由七種蔬菜熬成,分別有韭菜、芹菜、蒜、芥菜、白菜等,各地多有不同。

正月十一請子婿

傳統民歌中有“十一請子婿”的說法,正月十一這天岳父要請女婿吃飯。

初二女婿大包小包來岳父家,十一這一天岳父要回請女婿。

春節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第2張

正月十二搭燈棚

傳說正月十二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在這一天裏,要藏剪刀、捏老鼠嘴、收舊鞋等。

正月十五賞花燈,從十二開始就要準備好,開始搭燈棚了。

正月十三點竈燈

中國風俗,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到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的說法。

“上燈圓子下燈面”,正月十三上燈日要吃圓子。

正月十五看花燈

“一年明月打頭圓”,古稱“上元節”,這一天大家都出來看花燈,猜燈謎,盡情享受新年的滋味。

春節的民間風俗有哪些2

1、貼對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慶祝新年的到來。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着《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2、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掃塵的意義在於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希望來年的生活過得更加的美好。

4、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春節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第3張

5、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6、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7、給壓歲錢

給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裏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春節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第4張

8、祭祖

祭祖,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9、燃爆竹

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

春節的民間風俗有哪些3

除夕夜辭舊迎新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爲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裏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爲“逐除”。

人們在這一天裏貼門神、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置天地桌接神酬神。

正月初一不掃地

正月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初一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如果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

新年裏也不可以打碎傢俱,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正月初二回孃家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要夫婿同行。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禮物帶雙數。女兒並且在孃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春節的民間風俗有哪些 第5張

正月初三不拜年

正月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

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爲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正月初四祭財神

正月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收拾包袱走人。還有傳說說,竈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正月初五趕五窮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裏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

寓意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轟出去。

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